注册

兄弟六人皆才俊 一门儒风传千年


来源:广州日报

村中老屋、小巷、义井、石桥、门楼、祠堂等点缀其间,错落有致。同居巷、规行巷、矩步巷等十余条石板街巷纵横交错,古风犹存。两口古井,一曰老井,又叫八卦井,内有八卦图,是陆氏先人迁来时挖的,在同居巷口;一曰新井,又叫义井,在祠堂后面的大路边上,乃陆九渊兄弟为解行人口渴而专门挖掘的,其乐善好施可见一斑。大儒家庙内有著名学者宋濂题写的匾额“骊珠世家”,可谓珍品。义里门楼(象山门楼)上层书“敕旌”,中层书“义里”,下层正中横梁上书“宋陆儒门”。两侧柱子有四副对联:一家兄弟学,千古圣贤心;同居十世儒门第,六相三贤理学

原标题:兄弟六人皆才俊 一门儒风传千年

陆坊村“义里”门楼。

金溪陆氏始祖为晚唐宰相陆希声之孙陆德迁,五代末年为避战乱,他携家带小从江苏宜兴县君阳山迁至抚州金溪青田里(今江西省金溪县陆坊)。第五代陆贺(字道卿),通晓孔孟之学,生有六子,九思、九叙、九皋、九韶、九龄和九渊,皆学识不凡、卓然有成,九韶、九龄、九渊三兄弟还都成为南宋著名学者,人称“金溪三陆”。南宋理宗淳佑二年(1242年),陆家又被敕封为“义门”,世称“陆氏义门”。

陆氏义门 名闻乡里

陆坊,又称陆氏义里,是一个古香古色的千年古村,距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城10公里,保留着古代建筑、遗址20余处。

村中老屋、小巷、义井、石桥、门楼、祠堂等点缀其间,错落有致。同居巷、规行巷、矩步巷等十余条石板街巷纵横交错,古风犹存。两口古井,一曰老井,又叫八卦井,内有八卦图,是陆氏先人迁来时挖的,在同居巷口;一曰新井,又叫义井,在祠堂后面的大路边上,乃陆九渊兄弟为解行人口渴而专门挖掘的,其乐善好施可见一斑。大儒家庙内有著名学者宋濂题写的匾额“骊珠世家”,可谓珍品。义里门楼(象山门楼)上层书“敕旌”,中层书“义里”,下层正中横梁上书“宋陆儒门”。两侧柱子有四副对联:一家兄弟学,千古圣贤心;同居十世儒门第,六相三贤理学家;宋来门第高山斗,代有人文冠古今;旭日祥光晖义里,宗风瑞气蔼儒门。这几副对联,展示了陆氏家族的声名和影响。目前,村人皆陆姓,有500多户,2000多人。

金溪陆氏从始祖迁至金溪,到南宋陆贺(陆九渊父),一直数代同堂,未分田亩,合灶吃饭,保持着“诗礼簪缨”的大家遗风,被称为“青田河畔樵农客,云林山下宰相家”。

陆贺父子进一步完善陆氏家规,使得“家道整肃,著闻州里”。先有陆贺的“采先儒之礼”,以礼治家;次有陆贺长子陆九思的《家问》,朱熹为之题跋云“《家问》所以训饬其子孙者,不以不得科第为病,而深以不识礼义为忧”;此外还有陆贺四子陆九韶制定的《家制》。

《家问》现已。《家制》原载《梭山日记》第八卷,后《五种遗规·训俗遗规》、《续修四库全书》等有所收录,包括《居家正本》上、下篇和《居家制用》上、下篇。在《居家正本》篇里,陆九韶主张居家必先正本,而其所谓“本”就是孝悌忠信、读书明理,而后方能为贤为智;在《居家制用》篇里,陆九韶根据《礼记·王制》篇所阐述的国家理财之法,指出家庭经济管理也必须贯彻“量入为出”的原则,并特地为家庭支出制定了详细的规划。

陆氏治家有两大特点:一是“鼓磬聚合,为歌寓警”。陆九韶把训戒之词编为韵语,供家人谒祖先祠唱诵。《宋史·陆九韶传》记载:“九韶以训戒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二是奉行“家国同构”理念,由家长一人主持家政,组织生产,众子弟轮流协助管家,余则各司其职,各有制度,使得陆家农、商、儒三业并进,成为金溪名门望族。

金溪陆九渊家族

陆九思,字子强,统管全家事务,后来他将丰富的治家经验总结成书,定名为《家问》,朱熹为之作跋,并给予很高评价。

陆九叙,字子仪,擅理财,在村里开了一家药店,赚钱补贴家用。

陆九皋,字子昭,是一位私塾先生,终生教学,人称“庸斋先生”,学问品德俱佳。陆九渊就是在这位三哥处接受启蒙教育的。

陆九韶(1128-1205),字子美,号梭山居士,少研经史,文行俱优,博学多才,隐居不仕。著有《梭山文集》、《家制》、《州郡图》等。

陆九龄(1132-1180),字子寿,学者称复斋先生。乾道五年(1169年)登进士第,授迪功郎、湖南桂阳军军学教授,后改授兴国军军学教授。淳熙七年(1180年)调任全州州学教授,未及任便英年早逝,享年49岁。朱熹赞其“德义风流夙所钦”,吕祖谦称赞他“所志者大,所据者实”。著有《复斋文集》。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心学”创始人。因讲学于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县),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中进士,调靖安主簿。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修郡城,稳边防,甚有政绩,卒于任上,谥文安。陆九渊为“心学”开山之祖,与朱熹双峰并峙。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金溪陆氏家规摘编

读书

明理

古者民生八岁,入小学,学礼乐射御书数。至十五岁,则各因其材而归之四民。故为农工商贾者,亦得入小学,七年而后就其业。其秀异者,入大学而为士,教之德行。凡小学大学之所教,俱不在言语文字。故民皆有实行而无诈伪。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正本篇》

【译文】

古时候小孩生下来八岁后,就进入小学,学习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算术。到十五岁时,就根据其才能选择士、农、工、商不同的出路。所以说做农民、工人、商贾的都应入小学,学习七年后各就其业。优秀的进大学学习成为学者,教他们进修德行。无论小学大学的教育,都不专注于教语言文字,而注重道德的培养,所以人们朴实而不诈伪。

孝亲

和睦

至如奉亲最急也,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制用篇》

【译文】

奉养双亲是最重要的,即使吃豆羹喝清水,生活清苦,也要让他们精神上高兴,这就叫作孝。

仁义

为本

就使遂志,临政不明仁义之道,亦何足为门户之光耶?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正本篇》

【译文】

即便幸运中了科举做了官,但是治理政事不懂得仁义之道,又怎么能够光耀门楣呢?

标签:朱熹 陆九渊 书法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