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彭林:做坏事的人捐款寺庙求解脱是妄想


来源:中原网

中原网讯(记者 王书领 )4月8日上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林在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做演讲,他开场说,各位朋友好!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万家祭祖日。清明是和祭祀紧密相连的一个节日,说起祭祀,我们做古代史的人引用的最多的《左传》里面的一句话,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充分可以说明这个祭祀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地位。

原标题:彭林:做坏事的人捐款寺庙求解脱是妄想

彭林在主旨“论中华的祭祀文化”演讲

彭林在主旨“论中华的祭祀文化”演讲

中原网讯(记者 王书领 )4月8日上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林在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做演讲,他开场说,各位朋友好!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万家祭祖日。清明是和祭祀紧密相连的一个节日,说起祭祀,我们做古代史的人引用的最多的《左传》里面的一句话,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充分可以说明这个祭祀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地位。

彭林说,近代以来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在祭祀文化被抹黑、被视为是巫术迷信而遭到摈弃,今天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不能正确地诠释中国祭祀活动的本质和内涵,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做不到它的根源上去。关于祭祀文化,要从迷信走向人文。我们人类在原始社会的时候,面对各种恐怖的自然灾害,我们的祖先束手无策,所以他们通常是通过跪拜神灵的方式来祈求平安,那么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实际上很多的做法都是迷信,其实一直到今天还有不少的祭祀活动是属于迷信。但是在我们中国,我们的先哲就是从迷信里面走了出来。

祭祀自然神奇的主题目的是为了报恩,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哪些东西才是最根本的?这个物质世界非常的纷繁,那么古人就归纳为三个东西,大概《礼记》有一篇讲了,一个是天地,生之本也,天地是化生万物的,我们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离开天地。先祖着类之本也,我们为什么祭祖先呢?这个类是族类,你是姓王还是姓张,你这个族类是由于祖先带来的。君是者智之本也。这一条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们人类的生存需要君,社会的领导组织者,仅仅这样还不够,还需要有师,他们是教育者。后来坐着就说没有天地你怎么生存?没有先祖你哪里出来的?你石头里蹦出来的?你没有君师这个国家怎么治理?这不就是一盘散沙吗?三者偏王,这三样东西只要少了一个,就没有“无安之也”。所以礼是三个最重要的东西。

中国人祭祀是本着一种感恩报恩的这样一种心情,我们祭祀天,根本的愿望不是要天给我们什么,而是觉得天给我们的太多了,我们每年在一定的时候,要用一定的祭祀形式,来表达它。所以我们在礼书里面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就是报祭。礼记说祭礼,大是普遍,天上的日月星辰等等都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要大报于天,所以我们普遍的回报他们,而这个日是中间最突出的一个,是一个代表,关于圣,也是为了报本返始,是要报答它们的恩赐。在我们祭祀祖先的时候,也是一样,

对于父母的孝,不是因为父母去世了,他不在了,这个孝心就没有了。君子有终身之孝,父母走了,我们一到过年过节春夏秋冬就会想起这个时候我们尽孝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祭祀,祭祀实际上是一种思念,甚至是对话。

祭祀在商业社会变得很世俗,祭祀要希望先人保佑自己,就好象现在跟宗教混杂在一起之后,中国式的祭祀也变得很俗气,我们看在儒家思想里面祭祀是干什么?贤者之祭也必守其福,当然有福报,但是这个福报跟世所谓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做了坏事,到寺庙里捐了两万块钱,他觉得解脱了,他贿赂菩萨,他觉得能够得到,这是妄想。儒家思想里面的祭祀,我们说的福不是世俗里面的福,福就是备,很完备很齐备。

最后说的祭祀除了对个人、家庭这些东西之外,实际上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的梦想,基本前提就是我们的民族是高度认同的,这一种认同是我们高度凝聚而不是一盘散沙。国家祭祀、家族祭祀,这样一些文化祭祀,构成了一个祭祀文化的网络。在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口中间,就形成了超越家族的、全民族的文化内涵。

标签:文化 民族 祭祖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