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书香绕城风貌新


来源:光明日报

推动全民阅读,让城市更文明。张家港早在2012年便发布了全国首个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并自觉适应城乡一体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体系化设计、制度化安排、分众化引导、项目化推进,将那缕书香“送”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原标题:书香绕城风貌新

12月14日,大雨洗礼后的张家港步行街,人头攒动、整洁依旧。上午10时,市民张慧如约赶到街东头的“诚信驿站”,开始了两小时的志愿服务。“这些义卖的笔筒、纸巾盒都由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制作,钱全部投入一旁的爱心箱,用来资助弱势群体。”

“从一块‘边角料’崛起为文明高地,张家港坚持的是‘一把手抓两手、两手都要硬’的做法。”在张家港市委书记姚林荣看来,“一把手”领唱、制度化保障,实现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精准地“送”、合理地“建”、有效地“种”,“而港城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则是张家港文明最直接的体现”。

一缕书香,铺垫城市底色

趁着休息,张家港中联皇冠小区的陈惠亚步行5分钟,来到位于购物公园的24小时图书馆驿站。拿出市民卡一刷,玻璃门自动打开,灯光随即变亮、空调开始运作。陈惠亚选了本按摩理疗类的书籍,挑了个光线充足的位置,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想借回家也很方便,通过那台类似银行ATM机的自助设备,像取钱一样快捷,通借通还。”

2014年8月8日,全国首家城市街区图书馆驿站在购物公园对外开放。“读书不用赶、让读者享受主人待遇”是张家港市图书馆馆长缪建新对图书馆驿站的评价。“现已经开放24家,数据显示,图书阅读量比普通馆增长了10倍。”

推动全民阅读,让城市更文明。张家港早在2012年便发布了全国首个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并自觉适应城乡一体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体系化设计、制度化安排、分众化引导、项目化推进,将那缕书香“送”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文化网格化,志愿常态化

“手要摆成芭蕾的样子……”12月14日下午,胡同社区舞蹈室,63岁的社区文化志愿者秦根娣正在给社区居民上舞蹈课。一旁的音乐教室,71岁的张明度指挥着红巷民乐团排练,歌曲美妙动听。

如火如荼的胡同社区,是张家港用文化打造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2011年,张家港在全国率先探索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全市分为1015个网格,均配备网格文化员。文化员按照当地的习俗组织文化活动,百姓从“观众”变为“演员”。

在张家港市市长朱立凡看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不仅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恒心,还要有推陈出新的“巧劲”。“打造文化阵地,政府要摆脱政绩思维,更多地从市民角度出发、贴近百姓需求。”

目前张家港有14.5万名注册志愿者,占总人口的16%。张家港还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建立“礼遇十条”制度,从精神和物质层面给予志愿者嘉许,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

在体验中播种文明的种子

“我刚刚做了这个体验,才发现安全带是有多么重要。”12月15日,张家港交通安全文明教育基地内,一位刚从安全带体验车下来的学员仍有些胆战心惊。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酒驾绕桩和远光灯反射瞬间致盲的体验。“回去之后,我要告诫我的朋友们,千万避免酒驾等不文明行为。”

在张家港永联村的广场,有个2013年初启用的永联村议事厅。“永联议事厅的诞生,源于老书记吴栋材对村庄治理的思考。在村民议事厅里商讨的,不仅有永联村未来治理结构这样的大事,也有村民该不该分房这样的小事。”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告诉记者,建这样一个村民议事厅,就是要把基层民主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培育起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路干净,是张家港文明创建的力度;好人多,体现了张家港文明创建的高度。如今,2000多位张家港“身边好人”、60多位张家港市道德模范、20位“中国好人”、4位江苏省道德模范、2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彰显出张家港是一座崇德向善之城、诚实守信之城、孝敬节俭之城和文明礼仪之城。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标签:网格 基层 崇德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