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二十四节气里的诗情画意


来源:西安晚报

原标题:二十四节气里的诗情画意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没有温度计、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我们的老祖先依据切身的感受、细致入微的观察,将天文、物候、农事完美地结合,从而制定出“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事”、“补充历法”。自秦汉始,至今,二十四节气已经沿用了两千多年。

惊蛰——冬天蛰伏地下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谷雨——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小满——此时,麦类等夏熟作物的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白露——天气凉爽,气温下降,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寒露——天气更冷,露水有寒意,故名为“寒露风”……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使春夏秋冬四季的冷暖恍若点滴在心;而文人墨客根据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的一首首优美隽永的诗词,更是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杜牧曾在“清明”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之作;杜甫在“白露”的夜晚曾写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篇;喜欢田园风光的韦应物在“惊蛰”到来的时候,写下了“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的句子;孤身异乡的白居易在“冬至”写下“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诗句;在“雨水”的春日,读一读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小满”的夏夜,吟一吟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寒露”的清晨,感受一下李煜“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的寂寞萧索;在“大雪”的傍晚,欣赏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遗世独立;在“小寒”的黄昏和好友一起分享“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暖;在“大寒”的夜晚,与知己一起等待“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美妙时刻……天地、自然、季节更替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怎不让人身心俱醉、浑然忘忧呢?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二十四节气在“农事指导”、“补充历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小了。空调让我们对“小暑”、“大暑”浑然不觉;城市的热岛效应让“白露”没有“露”,“霜降”没有“霜”;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冬至”之时却温暖如春;电脑网络让我们和大自然越来越疏远。尽管如此,我们该清醒:传统文化的精粹不可丢弃,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保护、发扬光大。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