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仙游:党建先导,带动帮扶机制创新


来源:福建日报

“联合创办百信农业公司,不仅实现了从资金帮扶到项目帮扶的转变,也为帮扶提供了一个示范基地。”仙游县委组织部长陈建城说,县党员扶贫济困促进会依托百信现代农业培训基地,从原先的技术培训拓展到眼下的创业、经营和就业技术培训。目前已举办10期生产技能培训班,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765人次,实施创业项目38个,带动农民3000余人,年可实现增收300多万元。

原标题:仙游:党建先导,带动帮扶机制创新

2002年6月18日,本报以《一个三野老战士的多舛命运》为题,报道了仙游县83岁老战士李朝金入党53年来,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当他即将走完生命旅程之际,仍拿出50元钱上缴最后一个月的党费,这笔党费是他每月缴纳标准0.4元的120多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同志当即作出重要批示:“……应想办法建立一种社会救助机制,在各级民政部门加大对病、残和‘五保’人员等社会困难群体进行扶持的同时,也发动社会各界及时对他们进行救助。”习近平同志还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000元,委托福建日报记者专程送去慰问李朝金老人,此事在仙游传为美谈。

2004年6月,仙游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仙游县党员扶贫济困促进会。十多年来,该县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结对帮扶、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种有效形式为困难党员群众提供帮助,促使他们摆脱困境,带领群众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帮扶资金进项目

确保年年有分红

“又来领分红啦!”国庆节前夕,仙游县游洋镇兴泰果园热闹非凡,在果园北面的百信现代农业公司办公室里,仙游县党员扶贫济困促进会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派发红利活动。当36个老区基点村支书领到61.5万元的红利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仙游是个农业大县,十几年前为省定贫困县,位于山区的几个老区乡镇的群众生活尤其艰难。

“就那几块山地,坚守在村里的老党员、老村干一年到头都为温饱问题而发愁,哪能带领群众奔小康?”老区村的干部感叹道,村集体没收入,每年就盼着上级党组织送来慰问金、慰问品。

一时的救济,改变不了贫困现状。2008年,仙游县以党员扶贫济困促进会为平台,引进世界500强的正大集团落户兴泰山区,并把33家扶贫挂钩单位的部分扶贫款项作股金,联合创办了百信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养殖业。

“与传统家庭养殖不同,正大集团采用的是现代化的生态养殖技术,生猪养殖存活率高,出栏率也高。”县党员扶贫济困促进会会长郑宗金说,好技术带来好效益,几年来,促进会每年都有150万元的利润,而参股的老区基点村由原先的8个增至36个,共投入407万元,每年分红,派发红利。

钟山镇汾山村是个老区重点贫困村,2008年,村里把当时省直挂钩单位帮扶的30万元资金作为股金入股百信农业公司后,每年能领到4.5万元红利。“有了这笔固定收入,我们每年就可以为群众多办一些实事。”领到红利的村支书高兴地说。

“联合创办百信农业公司,不仅实现了从资金帮扶到项目帮扶的转变,也为帮扶提供了一个示范基地。”仙游县委组织部长陈建城说,县党员扶贫济困促进会依托百信现代农业培训基地,从原先的技术培训拓展到眼下的创业、经营和就业技术培训。目前已举办10期生产技能培训班,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765人次,实施创业项目38个,带动农民3000余人,年可实现增收300多万元。

党建金融双服务

缓解创业融资难

脱贫致富需要项目、技术,创业阶段更需要资金支持。自2010年起,为了帮助贫困党员、群众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仙游县委组织部联合县扶贫济困促进会、县农信联社等金融部门,实施党建富民金融服务工程,由促进会贴息、县农村信用联社提供贷款,帮助解决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启动资金。至2015年7月,仙游县农村信用联社已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贴息贷款6.9756亿元,受益党员群众达1.4538万户,补助贴息478.5万元。

度尾镇中峰村贫困党员黄长志就是这一服务工程的受益者。2010年,他在2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的资助下,开办水晶工艺品作坊,净收入60多万元。他还接收6名计生困难家庭子女就业,每人每月工资平均4000多元。今年,他又在9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的助力下,扩大生产规模,预计年收入可达100多万元。

仅仅开展党内帮扶,受益面小、帮扶影响面有限。为了扩大帮扶受益面,党建富民金融服务工程由党内关怀向党群延伸,金融服务也由个体贷款向小微企业融资拓展。

去年9月,仙游县委组织部与农信联社共同推出党建金融靠前服务方案,选拔40名党员和金融业务骨干组成党建金融指导员队伍,奔赴100家重点企业开展服务。

仙游县森艺仙石工艺有限公司是当地工艺美术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去年初,经营遇到资金问题。仙游农信联社城南分社负责人李雪敏作为党建金融指导员对接该企业后,及时协助做好申请增加贷款额度。很快,公司就从仙游农信联社贷到500万元,解决了企业经营的燃眉之急。

结对帮扶实打实

强村示范效应大

如何发挥党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贫困村、后进村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带领党员、群众共同致富?

2011年,仙游县以县扶贫济困促进会为龙头,在全县18个乡镇设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在324个村级单位设立党员服务站,构建起县—乡镇—村的“三级党员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弱结对、村企结对、村驻外党组织结对等一系列帮扶结对工程。

“弱村之所以弱,关键是缺带头人。我们在推行强弱结对过程中,大胆试行村级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机制。”陈建城说,此举引导经济发展强村(居)的村干部与薄弱村的村干部交叉任职,发挥强村在资金、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帮谋划、帮项目、帮联络、帮资金及合作开发等途径,帮助弱村破解发展集体经济瓶颈。

鲤城街道富洋村地处偏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原为后进薄弱村。自从与经济发达的洪桥社区结对后,洪桥社区派出干部到富洋担任跨村支部书记,通过结对帮扶,不仅帮助富洋村选好配强党组织,还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合作开发,实现互利共赢。

引进一家企业,带动一个村子。在开展村企结对过程中,村企干部交叉任职,所在企业发挥资金、就业岗位、经营理念等方面的优势,为结对村在安排劳动力就业、兴办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共享企业资源等方面提供帮助。

郊尾镇21个村居和25个非公企业开展村企共建,企业已为村居投入各类建设经费600多万元,村居协助企业征地拆迁,还为企业招工3200多人。榜头镇紫泽村通过村企结对,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亿多元,村集体收入1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再次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

近年来,在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外出经商的党员纷纷成立了驻外党支部,鼓励外出党员和民营企业家以结对帮困、救助、爱心援助等形式,回报家乡。

曾是省定贫困乡的园庄镇,外出经营面食业的党员群众多,镇党员服务中心以面食协会会长张捷良创办的安琪公司酵母专卖店为基地,开辟面食包点培训基地,全镇在外面食包点店发展到7000多个,从业人员达2.2万人,占全镇劳动力的80%以上,面食业年收入8亿多元,成为“中国面点师之乡”。

郊尾镇西山村原是个经济薄弱的后进村,在莆田市驻云南第一党支部的结对帮扶下,从后进村一跃成为先进村。

标签:党员 党建 党组织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