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阿尔茨海默病:仅21%患者获规范诊治


来源:广州日报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张振馨教授指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仅21%获规范诊治。“很多患者是在发生了走失这样严重的情况后,家属才带他们来就医。”

原标题:阿尔茨海默病:仅21%患者获规范诊治

昨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研究指出:亲人陪伴能帮助患者保留记忆

广州日报讯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江澜、简文杨)常忘事、记性差、情绪大变……当亲人出现这些症状时,别以为偷走他们记忆的是岁月。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

昨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为“Remember Me”(中国区主题:记得我爱你)。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陆正齐教授在昨天的义诊上指出,最亲密的人用心陪伴,有助于保留患者的记忆。

漏诊迟治多因误解、羞耻

“中国有2亿老年人,是阿尔茨海默症发展的巨大温床。”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症协会近日启动的“记得我爱你——重新认识阿尔茨海默症”公益行动上, 中国阿尔茨海默症协会主席、解放军301医院老年神经科王鲁宁教授指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人数、增速最快的国家,而民众以及部分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仍然存在大量误区。

他表示,家属常把病人的早期症状和自然衰老混淆,以为是“老糊涂”,而病人对患病感到羞耻,排斥到医院治疗,也导致了漏诊、迟治。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张振馨教授指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仅21%获规范诊治。“很多患者是在发生了走失这样严重的情况后,家属才带他们来就医。”

目前,大城市居民、高级知识分子、生活和社交圈比较大的患者在治疗方面比较及时,而生活圈狭窄、知识层次较低的患者往往会晚诊晚治,甚至认为不需要治疗,导致生活质量很差。

留意老人习惯变化

王鲁宁指出,以“记得我爱你”作为公益行动的主题,是呼吁大众用更多的时间关注父母和伴侣的记忆、性格、习惯的变化,及早发现该病的征兆。对患病的父母,请子女像当年他们照顾年幼的自己一样,以最大的耐心关爱,帮他们保存温馨的家庭回忆,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

68岁的越秀区居民齐伯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后,儿子齐先生在珠江边默默流泪。他记得当年祖母也像如今的父亲一样,从整日丢三落四,渐渐发展到不会做饭,到上街买菜常常迷路,再到完全不记得儿孙,最后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整日胡言乱语。

正因为有这样的经验,齐先生赶紧将齐伯送到医院治疗,有效地延缓了病情的发展。

规范治疗可延缓恶化速度

“有些患者觉得阿尔茨海默病‘治不治都一样’,这是错误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中心主任王华丽教授指出,药物治疗能够延缓疾病发展速度、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同时,能够明显减轻照料者的负担。

王华丽教授介绍,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线用药主要有多奈哌齐等胆碱酯酶抑制剂,“研究证明,规范的药物治疗通过改善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平均每天可为家属减少约1小时的照料时间。”

警惕这些症状

陆正齐指出,阿尔茨海默病初期表现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些病人的记忆能力尤其是近期记忆能力突然衰减,对于“100-27”这样的加减法要算上半天,“做菜能手”频频失手,出门买菜却迷失街头。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差,语言能力、空间感觉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急剧下降,直到完全认不清亲人,有些病人则表现为性情大变,疑似“精神病”。

需要强调的是,有些老人直到出现严重的记忆力丧失、性情大变甚至多次走失等中重度症状时,家人才察觉有异,但往往误以为家人“得了精神病”。陆正齐指出,阿尔茨海默病如果单纯按照精神疾病来用药治疗,病情会持续加重。

他建议,当中老年人出现渐进式的记忆力衰退,需到医院做PET-CT或者针对海马区的CT扫描。

“黄手环”守护病人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近年来致力于推动“黄手环行动”,以守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当您看到街边有戴着黄手环的老人独自行走或者坐在路边时,那意味着老人可能是走失的患者。请您立即拨打黄手环上的电话,联系他们的家人。

家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免费领取“黄手环”。领取地址:广州天河区员村二横路中山六院一号楼五层神经科门诊1、3诊室,23层A区神经科住院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陆正齐推荐老人常吃以下几种“健脑食物”:橄榄油、核桃(每天4~6个)、深海鱼类、鸡蛋(一天一个)、深色蔬菜(西兰花、胡萝卜等)、健脑水果(石榴、蓝莓、香蕉、鸭梨、橙子、番石榴)。

标签:医生 病人 诊断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