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凤凰资讯
2015-07-09 第147期
过去三周中国股市经历巨震
过去三周,中国股市经历了巨震。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也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股市,有的看涨,有的唱衰,有的则关心股市巨震对本国的影响。下面节选了世界主流媒体近期对中国股市的报道和分析,供读者参考。
《联合早报》:中国开牛市系统性干预的先河 相信中国政府能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虽然A股已经从5160高点三周内回落近三成,但是如果拿上7月3日的价格来看的话,上证还是较年初上涨了14%,而创业板更是上涨超过77%。
中国开创了牛市系统性干预的先河,但是在目前的恶性循环开启的情况下,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还是有必要的。
总体来看,中国政府此次的系统性干预更多是为了打破恶性循环。过去的周末四大招齐出,还是可圈可点的,从21家证券公司出资不少于1200亿元人民币稳定市场,到暂停首次公开售股(IPO),再到中央汇金首次在官网上承认二级市场上购买ETF。
中国的干预虽然是有争议的,但是短期内稳定市场情绪,防止资本市场硬着陆是当务之急,而我们相信中国还是有能力防止金融市场硬着陆的。
《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 ):股市巨震是市场机制对错配资源的系统性修正
《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认为,当前股灾是市场机制对错配资源的系统性修正,尽管矫枉不能避免过正,存在不可克服的错杀现象,但被错杀的优质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都将在市场“怒火”宣泄和市场出清后不断被发现,得到市场投资者的眷顾,或者市场将会寻找到新的标的公司继续鼓励创新。要知道死伤的只有特定的企业,不会是整个市场(除非关了市场),这既是市场的冷艳,又体现市场的可爱,也是任何企业都必须承受的代价。
这次股灾是市场自发秩序和机制启动的市场清淤工程,并不会为市场主体拉下资源配置的铁幕。只要市场不被行政手段强制关停,市场一旦出清,就会眷爱和钟情优秀的中小企业,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给予理性的资金和智力支持,而将只会讲概念和质量不好的上市公司扫进垃圾箱。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股市巨震之际投资者购房兴趣复苏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在中国股市的动荡促使散户投资者寻找其他投资渠道之际,中国的楼市投资正渐渐复苏。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股市遭遇重挫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削减股市头寸,转而将资金用于购买房屋。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31.5%的受访者打算减少股市投资,12.3%的人表示将增加股市投资,其余的受访者则表示不打算做出调整。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近期发布的工作报告显示,2003-2013年,中国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家庭投资平均回报率为11.0%-15.7%,显著高于同期股指涨幅。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老奶奶、出租司机和学生都炒股是一种警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认为,中国的老奶奶、出租车司机和学生们都“暴躁”的把自己的小小财富投入到热火朝天的中国股市里,这本身就是一种警示信号。
而中国股市在中国经济总体放缓的背景下忽然大涨,这也迷惑了许多分析机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引用分析人士的话称,“中国的股市和中国实体经济被割裂开来,而中国股市的价值被严重高估了。”
路透社(Reuters):股市巨震对实体经济冲击有限
英国路透社认为,部分券商分析报告预期目前股市巨震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有限,而且也不会给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但蒸发的数万亿市值却令中国中产阶层梦碎。
在光大证券所做的压力测试中,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上证综指跌到2,000点,融资盘一直不平仓),融资盘可能给券商带来约3,000亿的损失,给银行带来不超过4,000亿的损失,还不至于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
但对于寄望通过股市实现财富快速增值的中国中产阶层,此轮股灾无疑于噩梦一场。
按照中登公司截至6月26日的期末持仓人数5,076.6万进行计算,上周人均亏损约15.17万元,近三周累计人均亏损近41.3万元。而按照2014年全国人均年工资49,969元计算,每人近三周约亏掉八年工资。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股市巨震可能拖累中国经济改革
美国《纽约时报》认为,在过去三十年工作的基础上,中国政府一直在改革国有企业、降低外国投资者购买中国股票的难度,并在银行业引入竞争。但如果股市持续甚至加速下跌,改革的速度可能会放缓。
股市造成的损失,已经延误了至少一项重大经济改革。为减少对经济的控制,政府想出售大型国有企业的股票。但周六,沪深两市暂停所有的新股发行,直到有进一步通知。
政府此前鼓励股市回升,是因为强烈的需求会让官方更容易出售国有企业的股份。但现在,其巩固股市的行动,实际上是在强化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股市巨震或影响中国海外战略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这轮下跌的大背景是,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大幅放缓,而中国政府实施的既有突破性又微妙的资本市场改革刚刚进行了一半。最后,在中国政府推出“一带一路”等雄心勃勃的海外开发融资计划之际,这轮下跌暴露出了中国资金源头的脆弱性。
股市的脆弱还令人们对中国雄心勃勃的海外开发计划(中国打算通过向海外基建项目提供融资来投射其经济影响力)的可持续性产生了怀疑。中国制定的“一带一路”战略,旨在提升中国与总人口44亿的65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商贸往来。这一战略依赖于丝路基金(Silk Road Fund)、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和中国进出口银行(China Ex-Im Bank)等中国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而这些机构的资金又都是从国内资本市场筹集的。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国股市震荡可能会波及欧洲
英国广播公司大牌记者,经济事务编辑佩雷斯撰文表示,如果中国股市的乱象继续恶化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话,那么,我们所有的人都将会感觉到中国股市大地震的余波。
国际清算银行的经济学家在6月底也曾警告说,如果各国央行对局势失控导致主要市场崩溃或是世界经济突然下滑,那将是对全球金融系统最令人担忧的威胁之一。
如果中国或是希腊退出欧元区而引发一场金融震荡影响全球经济信心的话,那么美联储以及英国央行很可能也会深陷零利率的境遇,而到那时恐怕世界经济前途就不那么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