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司机被打事件舆论分裂

作者:王滔

2015-05-05 第110期

5月3日晚,一段“女司机被暴打”的视频出现在网络,并迅速传播。据称,事件发生于当日下午2点13左右。

“女司机”又一次成为新闻热点。

5月3日晚,一段“女司机被暴打”的视频出现在网络,并迅速传播。据称,事件发生于当日下午2点13左右。

四川新闻网随即跟进报道:“成都市锦江区娇子立交一十字路口处,一男性司机开车逼停一女性司机,并在下车后将女司机从驾驶室内暴力拉下车,开始了长达几十秒的拳打脚踢。”

而网络上的视频,是一辆路过汽车上的车载记录仪拍摄的。

除了对暴力场景的介绍,四川新闻网的报道还介绍了男子打人的原因:“当时女司机驾车从成南高速下来,下高速时因为车道原因别了一下驾车男司机,男方车辆上有一小孩因此受到惊吓,男司机就从成南高速附近一直追到娇子立交将女司机别停暴打。”

在四川新闻网的另一篇报道中,介绍了女司机的伤情:“躺在病床上的卢女士,面部发肿,颈部、手臂、腿部和脸上都有明显淤青,‘她说话有些困难,一说话脸部就疼,头有些晕,右手也不好活动,伤到骨头了。’其主治医生张医生介绍,经过初步诊断,卢女士有脑震荡,并且右肩骨折,但具体情况还需明日照片细诊。”

报道中也提到当事双方对事故的描述,“该男子交代,当天下午其开车带着妻子和孩子行驶至成南立交桥时,卢女士的车子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变道,男子称车内孩子收到惊吓,因气不过,随即一路从成南立交追到交子立交将女子的车挡下,实施了殴打。对此,卢女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因为自己对道路不是太熟悉,在行驶过程中确在变道时突然点了一下刹车,‘但当时两车并没有任何的擦挂发生。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男子会一路尾随我并破口大骂,最后把我逼停把我从车里拉出来毒打。’”

成都锦江公安分局亦于4日凌晨3点半发布情况通报:

2015年5月3日14时20分许,在成都市三环路娇子立交桥下,一辆“大众”轿车上的驾驶员张某(男,33岁,本市人),因行车纠纷,对另一辆“现代”轿车上的驾驶员卢某(女,28岁,营山县人)进行殴打,性质恶劣。经审查,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锦江公安分局依法对其进行刑事拘留。

对于这一事件,网友当日看法不一,但对男司机的谴责占了多数。

@朱七七与敏敏特穆尔认为:“太恶劣了,这会影响那么大,记得多判几年。”当日不少网友持类似观点。

@Slimhan 关注的是男司机没买儿童座椅:“这种不买儿童安全座椅、不分青红皂白、没脑子的蠢货应该多关几年!被打的妹子千万不要和解,告他故意伤害!当然以后开车还是多注意…”

@VV良家族_桃夭认为:“不论何种原因,打女人的男人都是最卑劣的。”

@史努比_吴也提出了不同看法:“典型的“路怒症”,不过,乱变道也很讨厌。三环路上很多,看到出口就是一盘子,管它隔了几根车道,管它后面几辆车。”

5月4日下午,成都商报发布了事件的进展:“(打人者)张某表示,这件事情他很后悔,并表达对受伤女孩卢某的歉意。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他希望告诫所有在路上开车的年轻人,‘不要像我这样,退一步海阔天空’。而张某的老婆也表示,希望受伤的女孩和的哥,给自己丈夫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到了4日晚间,四川新闻网提供了事件的新进展:“从警方提供的一份张某车上的行车记录视频中看到,在航天立交到娇子立交之间,被殴打的卢女士曾两次突然变道险造事故。期间,双方都有互相喊话的举动,疑似斗气。”

在观看了视频之后,凤凰新闻客户端报道称“男子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光:女司机疑2次故意别车”。

随后,之前几乎一边倒谴责男司机的舆论出现反转。

@筱孩纸-leona:确实女司机也太嚣张了,车开的撇还不谦虚点,真的是。

@十二楼五城天上白玉京:女司机三次故意变道、别车,两次嘴贱主动骂男司机脏话,最后一次故意高速追上男司机别车时,男司机为躲避差点撞上电瓶车,女司机见状又补一脚刹车。这个女的不是新手,开车极其老练,而且恶毒阴险,被采访时装可怜【撒谎】博同情,只能说【活该】。男的太冲动,打得太狠就是了。

@三金冠巫婆大大的美肤沙龙: 圣人们可以闭嘴了吗?别了三次,后两次绝对故意的,第三次差一丁点就出车祸,然后后面一直挑衅,直到把这个男的全家逼疯。而且她对记者撒谎了啊。

@致逝去的青春和回忆: 男的打人肯定不对,女的也求仁得仁。之前挺嚣张出事了撒谎博取社会同情,忘了行车记录仪了吧。结局挺好,一个被揍成脑震荡,一个因为故意伤害进班房。恶人自有恶人磨。两种人都引以为戒吧。

在知乎网,这一事件也引发热议。

知乎网友曾锴的看法获得了超过万人的赞同,他详细分析了双方斗气过程中的几次变道行为,认为女司机选择在非机动车道上有人时别车,并伴有刹车动作,只能造成男司机要么追尾她,要么撞路人。“女的反复开上来,不是为了正常超车,是为了别男的。别男的就别男的吧,她是看好了路人再别。说得直接点,这是1、谋杀。2、牵扯毫无关联的人借刀杀人。”

知乎网友曾诚也认为:“女的花样作死,还不仅仅自己作死,还想作别人一家的死,还有一骑电动车的死。 ”

知乎网友李狗海!则戏称:看完第一个视频,“这是人干的事?”看完第二个视频“不行,我得去看第一个视频爽爽....”

随后,疑似涉事女司机4年前不文明驾驶行为也被翻出来:

成都男子当街暴打女司机”事件持续发酵,男子车辆上的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光后,有网友搜索了女司机车辆牌照(川AD7T67),发现这名女司机4年前就有不安全、不文明驾驶行为。

4年前的网帖中,网友这样写道:“昨晚上出门去接偶家小公主,刚出门就看见前面一辆车上一个小朋友站在天窗外左顾右盼,从建设路一环路口一直到二环路口,就只看见小朋友下去了一次,好像是拿纸擦手。

更恶劣的是,擦完手后顺手把纸仍到旁边并排等红灯的车窗上。都是有娃娃的人,看到这一幕真的想问一下,你带得来娃娃不!”

对于舆论的反转,@齐鲁网总结得言简意赅:“论行车记录仪的必要性。”

@螽斯羽微博认为:“两方都不值得同情,他们在道路上肆意追逐,考虑过路人和其他车辆的安全吗?”

而@你的礙人对媒体提出了批评:“行车记录仪曝光了,知道了女司机的驾驶素质的差,女司机的撒谎装可怜,媒体无凭无据的推波助澜真是够了,就不能弄清事实的真相给一个正确的报道吗?”

@条子看到的是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弊病”:信息碎片化时代,快餐式的、条目式的海量信息造就了人们浮躁、肤浅的心态。不是为嫌疑人开罪,只是想让公众了解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更加理性、全面、一分为二地看待男女司机各自的过错。完整视频一出,无奈舆论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前因,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于法、于情、于理必须依法惩处!

中国青年报对暴力予以谴责。5日刊登题为“为暴打女司机叫好让人不寒而栗”的评论中,作者说:“看到这些是非不分、良莠不辨的评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不排除某些女司机确实开车技术欠佳,但所谓“马路杀手”真的全是女司机吗?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爆粗口……凡此种种,自认技术一流的男司机们哪一样少做了?为暴打女司机叫好,不仅是为暴行鼓掌,也不仅是性别歧视,更是戾气弥漫的典型体现。”

文章对解决“路怒症”提出了办法:“一方面当然要通过加强管理规范文明驾驶,另一方面更要严惩那些动辄滥用暴力者。”

成都商报则在5日的报道中给出一名警察的说法:“市公安局民警李威佟分析了女司机被打原因,并称此次暴力事件完全可以避免。‘她先是突然切换三条车道,别了男司机,男司机路怒症爆发,追上女司机反别一下后迅速向前行驶,女司机又加速追赶上来,再别男司机,并摇下车窗大吼,最终招致被暴打。’”

对于整个事件,新京报在5日发表评论。在题为“女司机‘随意变道’就该被打吗?”的评论中,新京报对双方的做法均予以批评,也指出“以恶制恶”是非法的:

“必须承认的是,该事件之所以会发生,被打女司机事实上也是有错在先,随意变道等交通陋习,不仅违反交通法规,而且潜在交通危害极大。”

“当然,强调女司机也存在“随意变道”过错,并不意味着说,男司机打人行为就是“情有可原”的,更不意味着,女司机挨打就是咎由自取。毕竟,在现代法治语境下,任何任性的“以恶制恶”的滥施私刑行为,都是非法的,必须受到法律制裁。”

也因此,新京报认为:“男女司机实际上都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随意变道’陋习是应该治理,但女司机随意变道的行为自有相关交通法规来管束,无论如何都不是付诸暴力的理由。”

5日中午,@华西都市报发布了女司机的一则回应:女司机卢某说,网传“小孩半身站出天窗”属实,但“小孩因为想看风景,没往外丢纸”。针对乐山占道传言,卢父解释近三年该车基本是他在开,未到过乐山。卢某认为自己正遭受道德批判,并考虑对造谣者追究法律任。

紧接着,@华西都市报又发布了女司机的道歉:卢某说,第一次连变两根道,是想从三环主道进入辅道往三圣乡走,“确实有点急,我道歉,但我没有想去别他。”第二次“因为路窄不得已才拐过去”。最后一次是“想尽快离开,但没想到他把我别停了,话没说就打。”

随后,@四川日报发表评论:随着行车记录仪曝光,原本一边倒谴责男司机的舆论开始逆转。原来是女司机一再挑衅致其被暴打。先以强者的姿态挑衅,被打后又以弱者的面目博同情,对这样的人一定要加以道德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严惩。当然,对方有错并不意味着打人无过,依法治国一定要就事论事,该惩则惩。

到5日下午,@华西都市报发布涉事女司机父亲的态度:绝不接受道歉, 必走法律途径。“被打女司机父亲说女儿4日做了伤情鉴定,3天后才会有结果。目前为止男司机亲属还没有去医院探望过他们,并称‘对方给我金山银山也绝不接受道歉,坚决走法律途径。’”

目前,事情仍在向前发展,有网友发起对涉事女司机的“人肉搜索”,而相关的争论也还在继续。

“国民老公”@王思聪转发@胡紫茶微博:“成都别车那事,混蛋打了傻逼一顿,挺好的。让傻逼知道这世界上有混蛋能治你,让混蛋知道这世界上有法律能治你。他们都有所畏惧,老实人就能活得舒坦一些安全一些。”

这一说法获得不少人认同。

而事情不论最终如何收场,两名当事人如何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这起打人事件中应有的反思,恰如中青报评论所说,“一个人的暴戾,既肇端于这个社会,又加害于这个社会;而要改变社会的暴戾弥漫,每个围观者都要反躬自省。”

凤凰网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