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奉化塌楼砂砖质量不达标 1/4住户拆改底层承重墙


来源:南方都市报

倒塌的居敬小区29幢40户居民,共有10家住户拆除架空层的承重墙后未补墙。

原标题:奉化塌楼:“老”楼的报复

质量隐患、使用不当、检测标准等漏洞共同“造就”样板工程“粉碎性倒塌”?

奉化倒楼事件发生11天后,事件仍在发酵。

在事故原因调查阶段,当地街道一官员突然自杀身亡,官方暂未公布自杀原因,事件更加复杂诡异。

与此同时,倒楼引起的震荡已经扩大,住建部已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老楼危楼安全排查工作。

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全国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楼”,到底有多少存在安全隐患?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最好先回到事件原点,重新探究奉化悲剧的原因。奉化倒楼,究竟是一系列偶然因素的聚集,还是建筑业粗放时代的报复?

塌楼前三个月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塌楼的施工、使用乃至这份检测本身,或许都存在问题。

质量 砂、砖“达不到要求”

1994年的某一天,带着乔迁的兴奋,何建明一家三口搬进了位于奉化市中心的居敬小区。此时,奉化市正掀起旧城改造的浪潮,五、六层的砖混结构小区大量涌现,居敬小区位列其中。

身为一名建筑从业者,何建明通过朋友打听到,居敬小区的楼房均为圈梁结构,建筑质量在当地属于上乘。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所房子的寿命只有20年。2014年4月4日8点45分,居敬小区29幢出现部分“粉碎性倒塌”,造成1死6伤。当时住户中的年轻人多已上班,留在家中的多为老人和孩子。

当地街道办的一份文件显示,居敬小区开发商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小区规划建设,多项工程荣获2005年宁波市“甬江杯”及奉化市优质样板工程称号。

讽刺的是,2014年1月17日,在事发前三个月,浙江建院建设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报告显示,经抽样实测,居敬小区29幢圈梁混凝土和柱混凝土的强度推定值为C 10,“墙体砌筑砂浆强度、梁柱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奉化塌楼并不是个例,2012年12月6日,宁波市徐戎三村一栋六层居民楼倒塌,造成一人死亡。

徐戎三村倒楼事件调查组成员、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苑振芳调查后发现,塌楼的砖块和砂浆质量较低。

按照设计图纸,徐戎三村应使用标号为50号的砂浆,但实际调查后,只有一楼砂浆为50号,二至六楼均为25号砂浆,没有满足设计标准。

奉化市一从业30余年的匿名建筑工人称,此情况在奉化比较常见。“要求使用这个标号的砂浆,实际上很多建筑都是一部分达到标号,一部分低于标号。”

作为砂浆的原材料,海砂的使用也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王智宇表示,因地处海边,宁波一带海砂的使用比较普遍。建筑材料一般使用河砂做基础制作砂浆,海砂如果清洗得当,也可以使用。但如果清洗不当,海砂当中的盐分氯离子会侵蚀钢筋,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但奉化市上述建筑工人表示,1994年居敬小区建造前后,奉化本地多采用河砂,宁波其他县市偶有听闻有使用海砂的情况。

除了砂浆质量,砖体的质量也存在问题。

上述检测报告称,经过抽样检测,居敬小区29幢“墙体粘土砖的强度达不到M 10(砖体强度单位)”,并且“局部墙体砖受荷过大,导致砖块受压开裂。”

在此前塌楼的徐戎小区,苑振芳发现,设计图纸要求使用75号的砖体,徐戎小区的砖体虽然满足标准,但手感和北方的砖差异较大,“掂起来比较轻,容易碎,可能和当地制砖的材料有关。”

苑振芳的质疑得到上述建筑工人的证实。据其称,宁波一带的砖厂多用淤泥制砖,烧砖过程中需要加入煤渣。煤渣的成本高于淤泥,当时奉化甚至宁波许多砖厂的煤渣添加比例普遍较低,造成砖更轻、更易碎。

此外,烧砖的火候、淤泥质量等也是砖体质量影响因素。宁波市1985年前后才推广淤泥制砖,初期技术条件并不稳定。此外,砖体的质量监管也较松。

实际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砖体不合格的现象在全国多地屡有发生。1995年,国家建材局生产协调司韩紫霞处长在“提高烧结砖质量试点工作骨干”培训班上发表讲话:“1992年、1993年国家对实心砖抽查合格率分别为17.9%和28%。1993、1994年对空心砖进行国家抽检和部门统检,合格率分别为54.7%和69.4%。”

如此触目惊心的低合格率,为如今的房屋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

韩紫霞也在讲话中承认:“这说明大量的不合格砖和废品砖已用于房屋建筑,加上施工质量不高,直接影响到人身安全。”

使用 1/4住户拆改底层承重墙

在施工存在纰漏的情况下,住户使用不当,或是导致塌楼的关键因素。

南都记者获悉,居敬小区的建筑结构与国内常见的老式居民楼略有不同,为五层砖混结构加一层架空层。

架空层位于该楼底层,被分隔成小的房间,原用途为居民的杂物间,性质类似于地下室,但位置在地面之上,比普通楼层高度略低,乍看上去以为是正常的一层楼。当地住户称其为“小间”。

2014年1月17日,浙江建院建设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报告显示,倒塌的居敬小区29幢40户居民,共有10家住户拆除架空层的承重墙后未补墙。

多名涉事住户承认,确实存在拆改承重墙的情况。29幢某住户认为,“小间”与自家住所的性质略有不同,“自己家的承重墙当然不会拆。”但他承认,拆改“小间”承重墙的情况在该幢楼比较常见,原因是“为了进出方便些”。

2002年3月5日建设部颁布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一项规定,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不得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奉化市长岭社区一工作人员对南都记者表示,90年代,奉化本地装修破坏承重墙情况屡有发生,居委会上门劝阻常碰钉子,严重时还需要请城管部门采取强制措施,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

居敬小区29幢楼上述居民也表示,该楼拆改“小间”承重墙的行为多发生在90年代房屋入住初期,近年来极少发生。

同样的情况,也在之前倒塌的宁波徐戎三村发生。宁波市安监局公布的徐戎三村调查报告显示,塌楼“几乎每一层都有拆改承重墙体的情况,尤以底层最为严重,一共有8处。”

宁波市住建委曾总结该市危房的五大共同特征,“大多存在破坏房屋结构承载力的违规装修问题”为其中之一。

苑振芳以徐戎三村为例,认为即使砖块和砂浆质量不高,但如果不进行破坏性的改造,房屋仍能维持,承重墙被改“严重破坏了砌体结构的承载力,从局部倒塌演变为整体倒塌”。

“现在许多老建筑存在破坏承重墙的现象,这会导致非常大的隐患。”苑振芳说。

此外,浙江建院建设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报告还显示,29幢的“房屋抵抗变形能力较弱,房屋地基土质较软”,并表示“基础有积水”。

检测 两个标准引发争议

在危楼事实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对危险程度作出合理分级,尤为关键。但是在浙江建院对居敬小区29幢做的检测报告中,对于楼体的倾斜状况,使用了两个衡量标准。

浙江建院的检测报告称,2013年12月26日,29幢的房屋最大倾斜率为3.77‰,在2014年1月14日的又一次测量中,这个数字变成了3.94‰,“未超过规范允许的4‰”。

但是报告的结论中,称“房屋还在缓慢变化中……倾斜速率连续三天且每天超过1.7m m或最大倾斜率达到7‰,则应撤离人员采取措施。”

在同一报告中,检测方列出的两个参考标准分别为4‰和7‰,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混乱的情况?

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张坦贤教授称,这两个数字来自两个不同的标准,4‰来自行业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7‰则来自国家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张坦贤表示,对于危房加固从业者来说,这两个标准确实会出现混用的问题。

在奉化倒楼事件中,使用不同的标准,对该楼危险性的判断也有所不同。

1月14日,29幢楼的最大倾斜率已达3.94‰,如果按照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4‰来衡量,离危险只差0 .06‰,相差只在毫厘之间。

更加可怕的是倾斜的趋势,两次检测相隔19天,倾斜率已经增长了0 .17‰。

按照此数据推算,假设该楼倾斜的速度不变,今年1月21日,该楼就已经超过4‰的最大倾斜率红线。

浙江建院建设检测有限公司官网显示,该公司由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中心实验室改组成立,现有人员50名,其中高级职称11名。南都记者辗转联系到该检测报告的负责人陈伟,但对方拒绝接受采访。

除两个标准不统一引起的争议外,《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本身也面临诸多业内争议。该标准于1999年颁布,2004年修订,该标准使用模糊数学的计算模型,这个模型中,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和维护结构的权重比为0 .3∶0 .6∶0 .1。

多位业内人士曾撰文,提出这个模型存在理论缺陷,建议加大地基基础的计算权重。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蔡乐刚等人也撰文提出,“《危标》所采用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数学模型自身特点和危险房屋鉴定工程实际,尚不能完美融合。”

善后 “短命”楼责任谁承担

在奉化倒楼事故发生一周后,住建部通过其官网称,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老楼危楼安全排查工作。

实际上,2012年徐戎倒楼发生后,宁波政府已重视危房安全工作。该事件后,宁波市多个县市均成立危旧房屋排查解危工作领导小组,奉化市常务副市长卓厚佳任该市小组组长,但仍未阻挡奉化倒楼事件的发生。

张坦贤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业快速发展,各方管理未跟上,目前全国多地老式居民楼出现开裂、倾斜等现象不少,已经进入“报复期”,但如宁波这样较密集出现的倒楼事件并不常见。

1987年起试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一般性建筑耐久年限为50-100年。而宁波倒楼的建筑寿命只有20年。

“这是中国特色”,张坦贤表示,在美国、日本等地,房屋设计、建造周期均较长,与此对应,房屋使用年限较长,百年以上的住宅并不鲜见,很少出现使用二三十年就倒塌的情况。

奉化塌楼事件发生后,有专家呼吁,应学习香港的“强制验楼”计划。2012年,香港推行强制验楼计划,香港屋宇署每年拣选2000所房龄超过30年的私人楼宇,由业主委任专业人士进行检查修葺。

目前,对于奉化倒楼小区居民来说,最关注的问题是政府如何善后。但因事故原因正在调查,奉化官方尚未给出具体方案。

作为类似案例,宁波徐戎小区的善后处理或具有参考价值。2014年4月3日,在奉化倒楼事件前一天,徐戎小区业主委员会公布了投票结果:97.4%的业主赞成将小区整体改造,同意加固解危的仅占2.25%。

宁波市明楼街道办对南都记者表示,小区改造的具体方案并未成型,但小区整体改造已经获得居民认可。徐戎三村住户罗信章称,政府提供了每平米13826元的拆迁标准,但未获多数居民认可。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认为,此类事件中,政府部门或有监管缺位,但并不一定负有赔偿责任,政府之所以承担如此大的责任,“或许只是源于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恐慌”。

南都记者张少杰 实习生刘菁斐 发自浙江宁波

相关专题:浙江居民楼坍塌  

[责任编辑:PN043]

标签:小区 承重墙 危房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