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回归10年,香港人“凤还巢”(图)
2007年06月15日 17:01《国际先驱导报》投票数: 顶一下  【

策中央应以“造血”代“输血”

中央在完善内地与香港沟通机制的同时,也应帮助香港改变“动不动就向中央政府要政策”的坏习惯

过去10年,香港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香港的顺利回归,二是内地的急速发展,三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三大变化,对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香港人的影响,都极为深刻。日前,十届全国人大港区代表、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副教授刘佩琼,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分别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的联系及中央对港政策方面提出建言。

自强精神不能丢

刘佩琼表示,香港回归后,先后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经济不景气和非典疫情影响,经济长时间陷入低谷。虽然香港经受许多阵痛,但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特区政府处理得相当好,世界对香港也相当认可。香港已连续11年被评为“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经济也在3年多来持续复苏。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中央政府给香港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CEPA、“个人游”等,为香港经济持续复苏打下了“强心针”。但香港现在已养成不好的习惯,动不动就向中央政府要政策。香港正失去赖以成功的自强精神。“中央政府今后应该为香港加强造血功能,而不是直接输血。”邱震海如是说。

完善内地香港沟通机制

回归以来,香港社会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港人资格问题,以及内地孕妇到香港生产,引发港人孕妇游行问题等。还有就是在基建方面与珠三角合作,比如港珠澳大桥等方面的问题。刘佩琼说,现在双方来往多了,更密切了,出现一些新问题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双方紧密联系。要改变工作思维,建立新的架构才能解决问题,特区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开始做一些工作了。“的确,香港与内地是一体的。一国两制不等于忽视存在的现实问题。”邱震海认为,过去几年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在两地互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比如最近的食品安全等问题。他建议内地与香港应该建立沟通机制,比如不同行业的沟通机制。

循序渐进培养港人国家认同

邱震海用“钟摆已经摆回来了”这个比喻,来形容香港人在国家认同方面已取得的进展。他说,其实在传统文化方面,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是没有问题的。在许多方面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香港人对国家的认同,比如现在学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许多人都北上找工作。“经过10年,国家观念基本作为主流共识已树立起来,涉及核心利益问题,香港人还是处理得比较好的。比如在国家统一的问题上,已经在香港取得广泛共识。”邱震海同时认为,内地经济高速发展,香港社会基本稳定,国家认同需要慢慢培养。过去10年,香港在内地的地位有所下降,这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其他问题。香港没有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自已也需要反思,要找准在中国崛起中的定位。

卜结构性问题困扰香港

未来香港要面对的结构性问题只会越来越多,必须有危机意识

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表示,回归祖国以来,香港至少错过了3年和内地合作的黄金岁月。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造成史无前例的冲击,香港社会、特区政府用了几年的宝贵时间才克服其后遗症。香港经济不断力争转型,但没有成功,目前较高的结构性失业率就是证明。到了今天,香港在处理和内地相关政策和问题上,仍然无从入手,力不从心。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副教授刘佩琼和邱震海都认为,未来5年至10年,香港要面对的转型和结构性问题只会越来越多。同时由于香港不断失速,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香港社会不能再靠吃老本,必须有危机意识,加强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奋起直追。刘佩琼说,在将来发展方面,香港要考虑经济结构如何调整,如何加强与内地协作,如何实现优势互补。不要再讲口号,而是要务实地消除阻碍。具体工作要落在实处。到底香港在国家发展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高欣艺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