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唐英年称:香港这10年是台湾借鉴模型
2007年06月15日 10:52广州日报投票数: 顶一下  【

唐英年印象

香港特区政府总部,记者坐在财政司司长的办公室外等待唐英年。他匆匆走过,送一拨访客出门,却迅速把眼神扭过来,向一旁等待的记者展露一个微笑;几秒钟后他走回来,又是一个微笑。

1个小时的专访,招牌“莲子蓉”笑容是这位“财爷”给我们留下最多的表情。因为时间紧迫,即使偶尔在叙述时被我们因急于发问而冒失打断,他都是先递过来一个笑容,然后侧头倾听,耐性和脾气好得实在罕见。

也难怪他笑口常开。商人、议员、官员,还有儿子、丈夫、父亲,这些年来他的人生际遇顺风顺水,每一个角色都游刃有余。有人直说是他的运气,跟他接触过后,我却觉得未必全是运气。

我们让他总结香港的城市精神,他沉吟半刻后说是“迎难而上,永不言败”——我想,这才是那个永恒微笑背后的动力支柱,只是他善于把内心压力化为平和笑容,善于把惊涛骇浪化作云淡风轻。

只有面对这个问题时,他脸上会现出些无奈来。我却可以确定,即使再追问上百次,他也会是那个滴水不漏的答案,一如他始终从容得体的整个人生。

嗜红酒“财爷”是个住家好男人

作为香港的“财爷",唐英年是一位在媒体中形象很特别的高官,与他在政坛上的能力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永远保养得当的儒雅亲和之气。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位叱咤政坛的“财爷”在生活中恰恰是一位狂嗜红酒的“住家好男人”。

在国外珍藏红酒数以万支计

唐英年祖籍江苏无锡,祖业纺织,祖父曾担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24岁时,在密歇根大学获心理学文学士学位的他又获得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硕士学位。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之际受到父亲的传召,回到香港加入父亲创办的半岛针织,闻名商界。

1991年,唐英年被港英政府委任为香港立法局议员,步入政坛。1997年,他又担任香港行政会议成员。在唐英年的从商、从政生涯中,最为人乐道的,莫过于2003年接替梁锦松出任财政司司长。

见过唐英年的人,都会说他脾气好,没架子,不官僚。媒体会叫他“唐唐”,说他总是笑容满面,西装革履,保养得当,透出儒雅、平和之气。他还会主动与其他人打招呼,并习惯“只唤名字不唤姓”。这样的评价对于一个曾经的企业家、现任的政治家来说,无疑很独特而重要。然而,唐英年也不总是开心的,他担心失业率、财政赤字、贫富差距、老龄化、香港定位等一系列关系港人民生的大问题。

回首十年,唐英年最开心的时候是在他宣读上一份财政预算时,当时财政赤字已消;最悲惨的记忆莫过于SARS期间,看到商店里人影稀疏;最浪漫的时候,是和妻子、4个孩子一起欢度家庭生活,他非常疼爱孩子,对太太也呵护备至,因此有“住家好男人”的美名;最享受的时候,则是品酌自己挚爱的红酒,将通缩、赤字、贫富差距暂时抛诸脑后——香港媒体报道说,他仅在外国珍藏的红酒就数以万支计,市值在100万港元以上。据说他每年都亲自飞到欧洲四处搜罗红酒,还持有私人贸易酒牌,可直接从法国进口红酒。

香港“富豪”第二代中的佼佼者

唐英年在香港被认为是“富豪”第二代中的佼佼者。因为他经商是个成功的企业家,而回归10年在香港的问责高官中,既做过立法会议员又是在任官员的惟有他一个。做商人成功,做“财爷”也成功,难怪有人说,他是“好运气赶上好时机”。

近年来,唐英年是民间公认的特首人选之一。他曾表示,一个行政长官要具备五个基本条件:第一是要得到中央政府的信任;第二是对香港要有承担与抱负;第三要得到多数人认同;第四,是要有办事能力;最后一点,香港是一个多元化社会,作为特首要有一定的包容。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编辑: 高欣艺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