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中,国民党惨败,丢掉了在台湾地区执掌51年的政权。国民党此次遭到的重创,与李登辉上台后实行的削弱、分化、瓦解国民党以及鼓吹“两国论”、推行“台独”路线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新出版的《国民党下台内幕》一书,对此作了详细的的记述与剖析。
独揽党政大权
蒋经国统治国民党13年,用过4位搭档,分别是“副总统”谢东闵、李登辉,“行政院长”孙运璇、俞国华。4人中,用谢,是为贯彻任用台籍干部政策;用俞,则是安抚对政治改革不满的元老派和保守派;蒋经国有意培养接班的则是孙运璇、李登辉。
蒋经国相中的第一位接班人是孙运璇。作为一位专业电力技术人员,孙运璇曾在日本投降后来到台湾接收电力系统。孙运璇在电力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蒋家父子的欣赏。1967年,他参加的援助非洲电力工业的合同期满时,台湾当局任命他为“交通部长”,3年后转任“经济部长”。蒋经国当上“总统”后,孙运璇升任“行政院长”。
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后,李登辉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得到巩固
1984年2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十二届二中全会上,蒋经国正式把李登辉定为“副总统”。这一决定导致几十年来孙运璇对蒋经国的忠诚、蒋经国对他的信任顿时全消。会议开完不到10天,2月24日,孙运璇突患脑溢血,从此退出政坛。
蒋经国相中的另一位继位者是李登辉。李登辉获得的学位有台湾最高学府台湾大学农经系学士和美国康乃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1972年6月,自在美国获奖以来一直忙于各种岛内外学术活动的李登辉,一步跨入“行政院”,出任“政务委员”。1978年6月,蒋经国就职“总统”后,又把李登辉调任官场最敏感的台北市市长,1981年12月调任“台湾省主席”,1984年3月出任“副总统”。
1988年1月13日,79岁的蒋经国因病去世。当天晚上8时零8分,“副总统”李登辉宣誓就任“第七届总统”。
李登辉的祖先曾生活在祖国大陆福建永定地区,在清代中叶时移民前往台湾桃园县龙潭乡三河村,后定居在台北县淡水三芝乡埔坪村埔头坑154号。令人遗憾的是,他出生在中国,却对一个中国原则有着刻骨的仇恨,坚持要把中国的台湾地区分裂出去。
李登辉生于1923年1月15日,先是在日本控制下的学校学习,后在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基本接受的是日本教育。正如他在与司马辽太郎对谈时承认他“22岁以前是日本人”。他具有强烈的“皇民化意识”,表现为:一是接受了军国主义者疯狂的自大心理;二是在此基础上经过时间的历练变成对中国的敌视;三是保留有殖民者的劣根性。
李登辉接任“总统”时,“行政权”掌握在“行政院长”俞国华手中,“党权”掌握在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手中,“军权”掌握在“参谋总长”郝柏村手中,“国安会”掌握在“国安会秘书长”蒋纬国手中。面对蒋经国留下的“接班四人帮”,李登辉从削弱国民党实力考虑,首要之举是出任党主席,巩固自己在党内的地位。为此,上台初期的李登辉审时度势,表示国民党将继续执行蒋经国的既定方针,于是他一一登门造访诸位党内有影响的人士,换取党内元老派的支持。
李登辉最为担心的是亲蒋势力。亲蒋势力为阻止党内和社会上立即出现政治转向风,有意限制他的权力,阻止其出任党主席。以宋美龄为首的亲蒋派,准备以历史上党政分开的惯例来实现不让李登辉出任党主席的目的,并且寄希望于由“行政院长”俞国华代理国民党主席。而李登辉及亲李派非常清醒,李本人资历浅薄、资本不足,没有本钱搞党政分开,如果不任党主席,只是个被架空的“空头总统”,被更换下台只是时间问题。双方准备在决定李登辉出任代理党主席问题上一拼高低。
1988年1月19日晚,宋美龄给李焕送来一封亲笔信。信中借元老级中评委陈立夫建议,应该考虑集体领导模式。26日晚,俞国华本人也接到蒋经国的三儿子蒋孝勇的电话,转达宋美龄的意见,并建议推选党主席推迟到预定于7月7日召开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进行。
俞国华立即与主管党务的李焕进行会商。两人经过与关键的中常委联系后,决定按原定计划推选李登辉代理党主席。人们当时只是觉得李登辉没有过大的危害性,选李也无妨。而宋美龄的干涉,实质助长了“拥李风”。中常会按计划于1月27日召开。李登辉请假,共有27名中常委与会。上午8点,会议正常召开,直到9点,会议因为进行其他议程,推举代理党主席还没有人提出。此时,有一个人跳了出来,为李登辉劝进,这就是宋楚瑜。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