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溃逃台湾 两岸迷梦 经济振兴 民主之路 世纪之变 中兴之路 我来留言
1948年年底,遭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重创的蒋介石,似乎感到败势已难挽回,任命心腹爱将陈诚为台湾省主席经营台湾岛,为败逃台湾做准备。1949年12月10日,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中,蒋介石携蒋经国匆匆离开成都官邸,乘机直抵台湾。至此,号称拥有800万军队和500万党团员的国民党及其政府,土崩瓦解。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1945年到1948年,美国援助国民党540余架飞机,69个师的武器装备,希望国民党能够长期统治中国,以维护美国在中国以至在远东的利益。不料只经过了三年的战争,国民党竟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离开大陆,退守台湾一隅。【详细
国民党逃台初期,美国也不看好败逃台湾的国民党,有意抛弃蒋介石,计划与中共修好。恰在此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台湾蒋氏集团的态度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美国的军事援助与经济援助,不仅让国民党得以苟延残喘,而且也造就了国民党的另一新生机会。而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得不暂时搁置了“解放台湾”的行动。【详细
每天清晨六时,台北介寿路准时响起“中华民国国歌”,青天白日满地红之旗徐徐升起。那里是“总统府”的所在地。路名为“介寿路”,是纪念蒋介石六十诞辰时取的。蒋介石在一九五○年三月一日复任“总统”时,便在介寿馆三楼办公。在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忽然出现一本不平凡的书,书名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者乃海峡彼岸他的政敌毛泽东……【详细
国民党逃台之初,党政系统瓦解,经济恶化,人心骚动,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国民党政权,既要应对大陆军队的进攻态势,又得整治几乎失控的社会秩序。为强化对台湾人民的统治,确保孤岛偏安,他们以“反共复国”、“固守台湾”为中心,加强军事防务;同时整合特务机关,对武装部队实施政治控制,对台湾中共地下党进行破坏,对当地原住民实行高压,拉开了50年代“白色恐怖”之序幕。【详细
蒋介石集团率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退踞台湾后,将一些党政元老、军事将领、派系首领排挤出决策圈;全面更换旧有的党政系统;整肃党内旧有的派系。黄埔、中统、CC、政学系等皆被清除。同时,国民党统治集团整顿各级组织,进行党员登记,发展新党员,培植起一批拥护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新实力派,建立了蒋氏父子对国民党的绝对控制权。随着蒋介石的衰老,蒋介石加紧了“传子”步骤。 【详细
对于蒋介石而言,统治台湾的精神支柱,惟一的口号便是“反共复国”。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取得第三次战役的重大胜利。恼羞成怒的杜鲁门密令侵朝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给台湾带去飞机、大炮,与蒋介石密谋大规模进犯厦门、汕头等沿海地区。被“反攻复国”梦折磨得几近发疯的蒋介石老泪纵横,与美方一拍即合,酝酿发起一场反攻大陆的垂死挣扎……【详细
毛泽东与蒋介石虽然“隔海相望”,但两人都不希望出现“两个中国”的局面。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毛泽东在国际上公开了他关于支持蒋介石当台湾总统的意见,希望以此换来与蒋介石的沟通,试探和国民党当局接触。而蒋介石此时也有与中共领导人接触的想法。【详细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病故,由“副总统”李登辉继任第7任“总统”。曾长叹“生为台湾人悲哀”的他主政台湾以来,推展“政治转型”,利用权术,击垮了政敌,将台湾党政军特大权独揽,推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分裂祖国的“政略”。【详细
1987年10月14日,蒋经国掌控的国民党中常会,决定终结乃父制造的这些数不清的人伦悲剧。走了40年返乡路的老兵们,至此才真正踏上归途,也正是他们,掀起台湾民众寻根之旅的高潮,启动了两岸关系和经贸往来的前奏。【详细
在大势的促动下,海峡两岸开始了历史性的党际交流。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胡锦涛首先伸手与连战相握。这是跨越60年风雨,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实现的历史性握手。在随后的2006年4月29日和2007年4月28日,胡连会接连再度登场。 【详细
蒋介石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进行了深刻反思,于1950年成立“国民党改造委员会”,进行党纪整顿,鼓励党员归队,淘汰不合格党员,重建党的组织体系,同时推动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四大“改造运动”,尤其是国民党吸取了在大陆失败的教训,开始重视农民问题,推行和平的、渐进式的“三阶段土地改革方案”,为台湾后来的经济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详细
如果说土地改革是国民党在台湾的第一个成功壮举,那么走外向经济、实现经济起飞、创造“经济奇迹”,则是国民党在台湾最为辉煌的一页,也由此赢得世界的关注与尊重。1979年,台湾与香港、韩国、新加坡等被国际经济组织列入新兴工业化社会,被世人称为亚洲“四小龙”,“台湾经济奇迹”威名远扬。 【详细
1973年,在台湾社会处于强烈的“外交”挫折感之际,蒋经国力排众议,宣布提出一项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计划"十大建设" ,成为台湾经济后来腾飞的主要推动力。最近十年在台湾任何一个有关"谁对台湾贡献最大"的民意调查里,蒋经国始终稳居首位。【详细
美国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从1950年至1965年给台湾的经济援助共计l5亿美元这些援助不仅限于资金或物资,还包括军事援助、低利贷款、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人才支援等。台湾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美援,“台湾经济至少要比现在落后20-3O年”。此外,战后西方国家在60-7O年代的经济繁荣,给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详细
国民党在台执政后期,台湾经济开始出现下滑,失业率不断攀升,投资率则不断下降。造成这样一个局面的主要有三个方面:西进、东出、内耗。西进是指台湾的企业大量地往中国大陆转移;东出是指李登辉时期为实现台独大量购买购买军事装备,消耗大量政府财力;内耗则是指台湾百姓耗力于“统独之争”,影响到经济增长。而以上三个原因则可以归结为李登辉戒急用忍政策的推出。【详细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台湾各县市政府议会、省议会逐步实行直接民选,从而让地方政治精英可参与地方政权,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台湾本地政治精英对国民党政权的怀疑与不满情绪,而且通过党的提名制度,将这些地方政治精英转变为国民党权力的拥护者与支持者,从而结为政治利益同盟体。【详细
随着台湾经济腾飞、政治生态出现迅猛变化,以及两岸局势的缓和,台湾岛内不满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声音越来越大,美丽岛事件和“保钓”等党外运动兴起,深深撼动台湾长期的“戒严体制”与威权统治体系。在历史转型的关键时刻,蒋经国离开人世之前,做出了开放“党禁”、“报禁”、开放各级权力机构的全民普选等重要决策,台湾新的现代民主制度就此建立。 【详细
政治体制改革必然触及各方既得利益集团,引来种种反对和阻力。蒋经国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应付。为了安抚一些元老,他甚至拖着病体,坐轮椅上门拜访,耐心求教。蒋经国长期经营军队和情治系统,高级军官及情报首长均为其亲手提拔,这些人中有的对改革虽存疑虑,却不敢公开抗拒,对他仍毕恭毕敬。这样,蒋经国以其强有力的领导权威,推动改革取得突破,并保持了政局的稳定。【详细
尽管台湾的政治转轨较为顺利,但台湾的民主化发展,却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走入了误区,与“民粹”、“台独”、“人权”等混杂在一起,引发了岛内的国家认同与身份认同问题,也引发了省籍矛盾与冲突,致使台湾分裂成为一个对立、对抗的社会。民主在台湾变调,民主的价值被扭曲。【详细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国民党当权派在推动民主化进程中,国民党内的民主化进程却未能与时俱进,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党内民主机制,反而在特殊的历史结构下,造就了李登辉在民主的外衣下新的专权与专制,国民党变为一言堂,扼杀了党内的精英与人才,也埋下了国民党走向衰落的必由之路。 【详细
    由蒋经国启动的民主化改革迅速展开,岛内政治格局由国民党原先支配性的“一党独大”转化为多党竞争并存,以民进党为首的反对阵营不断挖走国民党的传统票源,国民党江河日下,执政危机警讯频传。【详细
李登辉运用手中的大权,结合民进党势力,击败了“军事强人”郝柏村。自此,非主流派全面退出国民党决策圈,国民党内失去了有效制约“国民党台湾化”、“李登辉独裁化”的力量。此后,李登辉利用国民党,放手推行“本土化”和“台独”政策,也埋下了日后国民党失去政权的重要根源。 【详细
李登辉执政后,为了适应选举需要和保住政权,大搞黑金政治,让许多有黑道背景的人纷纷进入各级民意机构,各种官商勾结、黑白勾结、以权谋私现象日趋普遍,腐败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台湾民众的普遍不满。特别是在民进党的大肆宣传攻击之下,国民党成为黑金的代名词,支持国民党就等于支持黑金,让国民党的选票迅速流失。【详细
因腐败与黑金问题,国民党再也吸引不了优秀的知识分子与青年人,使国民党日渐老化与衰败。更为严重的是,自李登辉出任党主席后,随着党的路线走入歧途,国民党就开始走向分裂,最终四分五裂。一个曾有辉煌历史、曾取得重大经济成就的国民党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嬗变为包括左、中、右在内的各种政治势力,谱写了国民党在台湾衰落的历史。【详细
    2000年,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中,国民党惨败,丢掉了在台湾地区执掌51年的政权。国民党此次遭到的重创,与李登辉上台后实行的削弱、分化、瓦解国民党以及鼓吹“两国论”、推行“台独”路线有着密切的关系。【详细
国民党失去政权后连战力图进行党的改革,发起国民党新的改造运动,特别是提出重视培养青年人、制订“排黑条款”等措施,但阻力重重,路线之争、权力之争激烈,改革进展并不顺利。【详细
国民党为了东山再起,曾努力重新实现泛国民党势力的整合,而且在2004年的大选中,实现了国、亲、新三党的团结,由连战与宋楚瑜合作,角逐2004年台湾领导人,但因诡异的“319枪击案”,东山再起功败垂成,国民党又一次遭遇重大挫折。【详细
不过,在岛内社会与政治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国民党经过失去政权后的多年改革,衰落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特别是连战委派副主席江丙坤赴大陆破冰,并随后亲自访问大陆,不仅使连战的个人声望创下民调新高,而且,国民党的支持度大幅上扬,让国民党党员与支持群众感受到国民党重生的希望。【详细
2005年7月16日,台北市长马英九当选为国民党主席,表明国民党完成代际交接,中生代正式接掌国民党。马英九自此以台湾声望最高的政治人物之姿进入“政治运作的厨房”,而且作为名至实归的泛蓝“共主”,站上了蓝绿角力的第一线。随着“马英九现象”乘势而起,国民党整体形象也有了明显改善,不过马英九自身的一些弱点与不足也开始显现,其未来发展将面临更为严酷的考验。【详细
2005年7月16日,台北市长马英九当选为国民党主席,表明国民党完成代际交接,中生代正式接掌国民党。尽管后来因为被民进党告发“贪污特别费”,马英九刺去国民党主席,但其清廉正直的人格特质、潇洒清新的政坛形象,让其成为国民党角逐08大选的不二人选。【详细
 
    从败退台湾到艰难安身,从反攻大陆到经济振兴,从一党专政到走向民主,从大权在握到一朝在野……六十年甲子间,中国国民党走过一段兴衰荣辱之路,尝尽世间酸甜苦辣。无论这个百年老店能否在2008年重进庙堂,开始一个新的轮回,可以肯定的是,其风云际会般的历程,对世界上任何一个执政党,都有着不言而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