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些人片面追求政绩而产生的发展冲动,往往导致中央政策在部门和地方推行的时候变形走样。为了让中央出台的事关国计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为了破解政策执行中的“肠梗阻”现象,不少中央政府高官强力施政,痛斥一些官员的阳奉阴违行为,因此显得个性张扬。其中,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堪称典型。
潘岳年初曾亲身遭遇沙尘暴
2007年5月29日,江苏无锡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太湖蓝藻水污染危机,罪魁祸首就是大量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此前,面对类似的一次次污染事件的发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一次次展现了自己的血性和愤怒。
2007年5月13日,面对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潘岳说,自己已经“忍无可忍”,“忍无可忍不是我个人忍无可忍,我觉得好像中国国情忍无可忍。我们中国的国情根本不能忍耐这种重化工无序的扩张,而且我们的老百姓也忍受不了。”在北京财富论坛上,他公开表示中国不应该为“世界工厂”的称号而骄傲,中国需要的是“绿色崛起”。他警告说,如果保持目前的污染水平,到2020年,中国的GDP翻两番时,污染总量也会翻两番。
不光从言语上表示对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现象进行痛斥和警告,潘岳在治污的行动上更显强硬。
从2003年上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到2007年就任国家环保总局第一副局长,潘岳在中国大地上刮起了3次由他主导的“环保风暴”。
2005年1月18日,作为国家环保总局新闻发言人,潘岳向媒体通报了全国30个严重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名单,并责令立即停建,这其中包括了五大电力公司中的国电、华电、大唐三家,还有和环保总局同属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
2006年2月7日,潘岳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国家环保总局从当天起对127个重点化工、石化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对投资总额达290亿元的10个违反“三同时”规定的化工、交通等建设项目进行查处,掀起了第二次“环保风暴”。
面对“先污染后治理”、“只污染不治理”的事件屡屡发生,面对强大的各种利益集团的挑战,潘岳“忍无可忍”,他甚至采用了更为强硬的“连坐”式的“区域限批”政策:停止审批违规的行政区域、行业和大型企业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项目,直到它们的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2007年初,环保总局发动了第三次“环保风暴”,通报了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钢铁、电力、冶金等项目,并首次使用“区域限批”的办法,对唐山市、吕梁市、莱芜市、六盘水市等4个城市及国电集团等4家电力企业处以“区域限批”的制裁,以遏制高污染产业盲目扩张。
在潘岳等人的强力推进下,不少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被叫停整改,一些被影响了政绩的地方政府官员在叫苦之后,不得不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