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专家解读“中国式阅兵”
2009年09月19日 17:33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国庆阅兵,各国都搞,但‘中国式阅兵’独具特色。”军史专家、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姜廷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与时代背景、国情军情紧密相连,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一是规模宏大。在我国以往的13次国庆阅兵中,受阅官兵人数一般均在万人左右。1950年国庆1周年阅兵时,官兵总数达到2.4万人,即使在人数较少的1957年阅兵中,受阅官兵也有7000多人。我国的阅兵规模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这与我国是人口大国、兵员大国密切相关。

就连担任阅兵司礼演奏任务的军乐团也在千人以上。而成立千人军乐团,是毛泽东亲自倡议的。1950年国庆阅兵时,毛泽东对时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说,天安门这么大,我们国家这么大,军乐团应该有1000人的规模。

二是兵种齐全。阅兵是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的生动展示,在历次阅兵中,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各要素都接受检阅。开国大典中,陆海空三军联合接受检阅,尽管当时海空军领导机构尚未正式成立,但就此奠定了新中国国庆阅兵的基本框架。

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每当有新的军兵种形成,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国庆阅兵的序列中。1951年,伞兵部队、探照灯部队、民兵方队首次受阅;1952年,公安部队首次参加国庆阅兵;1953年,火箭炮兵首次出现;1958年,“首都民兵师”首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1984年,武装警察部队首次受阅;1999年,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队出现在受阅的行列中……

三是装备日趋先进。每次阅兵中,武器装备方队之所以备受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代表了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水平。从开国大典阅兵时的“万国牌”到1959年国庆阅兵受阅武器国产化程度大提高、1999年国庆阅兵时绝大多数都是自行研制的新装备,其中有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生动反映了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

1984年的国庆阅兵中,中国的战略导弹首次公开亮相,震惊世界。在1999年阅兵中,国产120毫米履带式自行滑膛炮、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152毫米履带式自行加榴炮、“九九”式新型主战坦克、空中加油机等都是首次受阅,给国人带来了惊喜和自豪。

四是训练要求高。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阅兵相比,中国军人和装备组成的方队可以说是最整齐、最壮观的。而这一世界之“最”,是长时间艰苦训练换来的。受阅部队进行阅兵训练的时间一般在半年到一年之间。阅兵训练所产生的不仅仅是令人震撼的观赏效果,而且对提高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水平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是官兵精神风貌好。能够参加国庆阅兵的部队,一般都是拥有光荣历史传统或立下过独特功勋的部队。三军官兵都将参加国庆阅兵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誉与使命,每次阅兵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大批先进典型,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

六是国民关注程度高。每次国庆阅兵,都受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群众的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对国庆阅兵充满了期待和热情,许多群众和单位还自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受阅官兵的活动。特别是随着我国军事透明度的不断提升,新闻媒体对阅兵的报道不断深入,阅兵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更成为对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题材。 (记者/李宣良 王经国)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李宣良 王经国   编辑: 马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