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猖獗 临危受命王岐山
2008年03月16日 13:38经济日报 】 【打印

这位公认的经济学者型高级官员长期在中央工作,此前两次在地方施政的经历都带有“救火队长”的色彩

这是一个有些出乎意料的人事变动,担任海南省委书记才5个月的王岐山,在2003年4月22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北京市代理市长。各界普遍认为,嗣后他将接任北京市长。

对王岐山来说,临危受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98年初,他出任广东省副省长就被认为有明确的针对性:解决广信破产难题,化解广东金融风险。其后2002年11月他从国务院体改办主任转任海南省委书记,也显然肩负着带领海南彻底走出持续十余年的房地产泡沫崩溃后的阴影,进一步推进海南开放的使命。

在北京遭遇“非典型肺炎”突发性事件的非常时刻,王岐山再次出任“救火队长”,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今年55岁的王岐山被海外媒体形容为“实干的”、“具开拓精神的”、“经济学者型”官员。这一次,他的这些优势还能得到发挥吗?

专业造就成功

王岐山确实是一名学者型官员。身为高级经济师,他长期在中央研究性机构工作,还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金融学院研究生部的兼职教授。

王岐山当年曾是下乡“知青”中的一员。1982年后,王岐山先后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等机构担任领导职务。

1988年,王岐山出任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开始其金融领域的工作生涯。其后,王先后转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副行长和央行副行长。1994年起,他被委任为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国投资银行董事长、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在他任内成立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据说在此期间,王岐山的工作能力得到朱基的充分肯定。

应该是考虑到他深厚的金融从业背景,亚洲金融风暴来临后,王岐山被派到当时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全国最高的广东,于1998年1月当选为广东省副省长,主管金融事务。

当时,广东的金融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严重资不抵债,拖欠外国债权人的债务就有数十亿美元。1999年1月10日,广信向法院申请破产。

作为中国对外融资的“窗口公司”、全国第二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广信破产震惊海内外。人们纷纷担心,广信破产将对中国的对外信用形成冲击;国外的债权人也认为,广信的债务应该由政府包下来。

对此,王岐山以学者的思路从理论上廓清,广信的信用既不是主权信用,也不是一般的企业信用,这种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过渡性信用,可以称为“窗口公司信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窗口公司信用”的内涵在发生变化,“政府概念”的成分越来越少。广信破产案顶住了海外的压力得以执行,最后的清盘结果各方也都能够接受。

在粤海债务重组案中,王岐山也显示出他的金融功力,借鉴美、韩等国化解金融风险的经验,以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法解决了粤海企业的巨额不良资产。

2000年底王岐山回京担任正部级的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在宏观经济改革研究方面发挥他的理论优势。

2002年11月底王岐山再度“出山”,到海南任省委书记。有论者认为,王岐山显然负有收拾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遗留下来的“烂摊子”的使命,以挽救这个经济持续十年低迷的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关注“小事”

作为学者型官员,王岐山给地方官场带去了一些不同的作风。在他先后任职的广东、海南当地媒体的眼中,这位领导爱说“小事”,关注细节。

1998年8月广东省一次工作会议上,移动电话和BP机铃声此起彼伏,不时还有人在座位上接听电话。这次会议还为每个代表在文件袋里准备了笔记本和笔。时任常务副省长的王岐山发火了。他说:“我敢断定,上午这么多电话多数是没有什么正经事的。我多次讲过,一般会议就不要发什么东西了。有哪一个代表开会不带笔和本子的?开一次会就发一次,多浪费!”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胡润峰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