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矛盾致30多人流浪10年难返乡
2009年06月24日 07:56中国青年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3岁的浩浩每天跟着70多岁的老人走街串巷,这个夏天总是光脚的孩子收获了好心人送给他的一个“圣诞树上趴着兔子”的玩具,和一辆掉了踏板的三轮童车。

孩子们不在身边,女人们想念孩子。她们每天下午在海边等渔船靠岸,穿胶靴、戴手套分拣鱼虾,干完了这班船的活,就等下班船来。有时候她们在海边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等待的过程中就想念孩子,给孩子打电话,孩子说:“妈,别打了,越打越想,又见不着,还费钱!”

而老人们其实并不那么了解孩子们的心:16岁的孙女知道爱美了,她不再满足奶奶捡回来的洗发水,她宁肯不吃早饭,剩下钱,去买一种叫“姗姗娜”牌子的洗发水。上8年级的孙子话很少,可他会偷偷在英语课本的封面上,给漂亮的姑娘描黑,画上一副眼镜。

不识字的老人也不知道孩子们对一个安定的家的渴望:贴在墙上的课程表,被孩子们写满了“Don't give up!FAMILY !(不要放弃!家!)”孩子们还在窗玻璃上、墙上用彩笔写着:“神的家真可爱!”旁边画个笑脸。

“30多口人不回家,是心理作用”

近10年里,有的孩子出生,有的老人死去,“30多口人”的数字在变化。

可有一点没有变:这个数字里不包括王保洋的大伯。在这个家族人眼里,他是“异数”,有人甚至用了“势不两立”这个词。因为,只有他目前还住在村里。

大奶奶死后,大爷爷再没进过家门,而这个儿子也从没去看过父亲。但大爷爷理解儿子:儿子住在村里,跟家族人联系“不方便”。

事发当天,大伯在外地煤矿干活。他常年不在家,与村里人并没有什么矛盾。他的家就在死者家的后面,据说如今这个中年人“很少轻易出门”。但他希望亲人们能回来,因为“要饭的都有个家呐”!

不过正是这一活“案例”,佐证着村委会主任王新安的说法:“这30多口人不回家,是心理作用!”

他举例说,前不久收麦子,收割机一路开过去,割了死者家的地,再割王保洋大伯家的地。没有人跟他过不去!他认为,被死者家属骂几句很正常,时间长了,习惯了就好了,毕竟“杀人又不是杀鸡”。他说村里治安良好,“自家开的超市,冰柜晚上从不搬进屋”。他相信,“现在社会和谐了,他们回来不会出现大冲突!”

6月11日这天,村委会主任的这种态度,让前来调解此事的周口监狱的干警和律师精神为之一振:这事儿有戏!然而当他们一进死者家的院子,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死者的一双儿女趴在堂屋的麦垛上哭个不停,死者干瘦的老母亲搂着他们,哭得几乎昏厥。老母亲哽咽着说,儿子当组长没几天,就死在正月初一。正月二十五,孙女出生了,她妈妈给她取名“雪珂”,意思是“大雪天生下来就没爸爸,太可怜”。

男孩从抽屉里拿出他父亲生前的照片一一给干警看。两个孩子一直靠着墙哭个不停。干警们向那位母亲介绍那30多口人流浪的情况。但她的手颤抖得越来越厉害,嘴唇不停地打颤,用了很大的力气吐出一句:“捡破烂也发财哩!”

看着老人情绪几近失控,调解不得不中止。干警一出院子,老人便横卧在堂屋门口的泥巴地上,不停地喘气、流泪。

调解者又走进死者的哥哥家,情形同样不乐观。他面目清秀的老婆头上裹着蓝条毛巾,蹲在门口。摘下毛巾抹泪时,露出白花花的光头——她得了乳腺癌,化疗了好几次。这个中年汉子听了干警的来意,半天没吭声。

他说自己眼睁睁看着弟弟被刺了好多刀,自己不能上前去救,吓跑了,心里愧疚了近10年。“俺一辈子也忘不掉俺弟那个死法!俺对不起俺弟!”

他和家人相信,那场风波给他们一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据说当年在法庭上,死者的姐姐认为判决的赔偿太少,大闹法庭,被关了一天,回家后一直精神恍惚,几年后上吊自杀。而死者的父亲背着馒头跑了好几次法院,终于从法院拿到转交过来的6000元,老人一路走一路哭,那么多年他“心里一直不干净”,最后得冠心病死了。

“俺家拿三条命换他家一条命,冤不冤?俺也活够了,随时准备好拿俺这第四条命,换他家的命!”他边哭边喊。

他的妻子一直拿头上的毛巾抹眼泪,听说对方几个老人靠捡垃圾度日,她说出了与婆婆同样的话:“捡垃圾也能发财!”“他们家都在外头打工赚钱,俺们家一条命接一条命地送!他们回来了,俺婆婆就活不成,俺婆婆不能见他们那边的人!”女人的哭声,终止了这次原本试图和解的努力。

事实上,这已是第二次调解。去年,关押王保洋堂弟的豫东监狱,也曾与当地的派出所、乡政府、村委会一起前来调解,同样以失败告终。

有人分析说,“杀人者不能偿命”,以及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只是让王保洋及其父亲赔偿29805元、让王保洋堂弟赔偿15000元的判决,令死者家人无法释怀。

“老人在死前,必须回家!”

再有一年多,王保洋就将出狱,而双方的僵持看起来还将继续下去。在豫东监狱教育科副科长余红军看来,30多口人不能回家,当地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过度同情受害人,执法手段软,政府职能发生错位甚至不作为。

王保洋已经设计好了回家的路:出狱后,如果30多口人仍然不能回家,他会去找各级政府协调;如果仍不能解决,他会起诉对方;一旦无果,他将启动策划了好几年的“复仇计划”。

但那是最后一条路。

无论如何,回家的愿望如今变得比以往更加迫切,因为老人们也许“等不及”了。

6月10日这天,王保洋的三个爷爷终于坐在了一起。这是弟兄三个近10年来的首次相聚。他们很清楚,也许这就是最后的团聚。

84岁的大爷爷,脚已经肿得穿不上任何一双大号布鞋,他已经为自己备好了戴着簇新的黑绒帽子、微笑着的遗照。拄着木棍的三爷爷,得了糖尿病,他抱怨,自己“快不行了”。他们相聚,不是因为“很想念对方”,而是因为“北京来了记者,问题有解决的一线希望”。

大爷爷牙齿全部掉光了,用含混不清的语调,道出了他“清晰”的愿望:死前回家,今年秋天能在地里种上麦子。

这个愿望,他说了3遍。

“老人在死前,必须回家!”王保洋说。

没有人知道回家的路还有多长,但不少人担心,如果寻求不到一条和解之路,一个新的“火药桶”也许会在不久之后被引爆。

更多精彩新闻 点击此处进入凤凰网社会频道 》》》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从玉华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