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坝频告急,脆弱安全后的反思
2008年05月22日 20:21南方新闻网 】 【打印

就在人们倍感担忧之时,好消息传来,经水利部专家组调查,“初步认为,‘512’大地震导致紫坪铺大坝局部受损明显,目前的监测资料表明,大坝整体稳定安全。”

然而,这次大灾难还是令一些地质专家,对地处断裂带上大规模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再次提出疑问,而紫坪铺只是岷江流域上百座大小水电站其中的一个。据水利部统计,目前四川省因地震出现险情的水库有391座。

“我们需要反思。”地质学者杨勇说,这对防范次生灾害和灾后重建有益无害。

断裂带上的水库群

我们应该对受地震影响的电站、水库进行认真评估,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这些次生灾害可能比地震造成更大的破坏。而今后这些电站、大坝是恢复、重建还是废弃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地质学者杨勇

岷江流域无序开发的密集水电

5月12日下午14:38,正赴巴塘拍片的杨勇接到儿子的短信:成都地震了!当时,他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年初在云南怒江考察时他就经历了几次地震,“都是小震”。然而,随后收到的消息让他大为震惊,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

杨勇第一时间想到了紫坪铺及其上面的水库群,这是真正的危险!他立即通过有关渠道向国务院反映,必须马上腾空岷江流域的水库,密切关注地震可能形成的堰塞湖群,以防更大的灾难发生。同时,杨勇驱车往汶川方向赶。

2000年以后,岷江流域的水电站开发如火如荼,杨勇对此非常关注,多次进行调查。地震前他就担忧,岷江河谷,山高谷深,谷坡陡峻,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龙门山断裂带,地质活动频繁,在这样的地方修建水电工程必须非常谨慎。

而且,有学者提出,在板块运动中,由于四川盆地坚硬基岩的阻挡,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相对要密集。

然而,近年水电站的开发态势却令杨勇痛心,很多水电站的修建,特别是小水电,选址建设并未充分考虑隐藏危险。在四处是大滑坡体和欲崩危岩的山谷里,稍微有点地动和灾害性天气就会形成地质灾害。

“更糟糕的是,这些电站的投资和管理是多元化的,各自为政,处于无序开发状态。”杨勇说,“很多并不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之内。”

岷江流域的水电站多是引流式电站,筑坝后打隧道引水发电。杨勇观察到,打这些隧道时往往开掘大断面,有的隧道经过河谷破碎带和松散的覆盖层,经过一些休眠中的地质灾害体。

曾经热火朝天的电站毁坏殆尽

位于桃坪的古城电站,其5号支洞就从大滑坡体穿过和主洞连接。这次地震后,5月16日,杨勇在现场看到,这座在建中的电站损坏严重。

到达马尔康后,杨勇又急切地赶往汶川。从理县到汶川的路上,地震使很多休眠的地质灾害复活,又形成了新的隐患,那些曾经热火朝天的电站毁坏殆尽。而到达封闭多日的汶川县城时,杨勇见到周围的山体还在不停地崩塌,冒起的烟尘笼罩在城市上面。“这里的灾后重建必须考虑这些已经脆弱的山体,否则危险随时会到来。”

而从汶川县城一直到映秀的路上,本报记者看到,没有一座水电站是完好的,一些大坝受损,堵塞了江流,上涨的水位已经淹没了坝上方的农田,正向水边的居民区逼近。

“这些水电站同时施工对地质构造是会造成破坏的。”杨勇说,他听当地老乡讲,有时候爆破“非常凶,地动山摇”,由于分属不同业主,有时候各工地可能密集放炮。而且施工产生的废渣被冲入江中,也会造成淤积,影响下游水库的寿命。

杨勇在地震当天的呼吁起了效果,紫坪铺水库很快开闸泄洪,而上游几个水库也进行了腾空。而因为水库腾空,杨勇看到库底泥沙淤积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而且,地震引发山崩,大量土石滚入水库,使水库寿命加速缩短。

“我们应该对受地震影响的电站、水库进行认真评估,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这些次生灾害可能比地震造成更大的破坏。”杨勇说,“而今后这些电站、大坝是恢复、重建还是废弃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紫坪铺水坝惊魂记

“大坝尚好,只是千疮百孔”

21日中午,汶川大地震第九天,海拔884.5米的紫坪铺水电站大坝上,四个工人吊着绳索落到大坝中部。

底部,一艘冲锋舟载着6名穿鲜红色工作服的排查人员正在攀爬上岸。14点28分,对岸集结的10多艘汽艇,以及临时码头上停靠着的20多辆汽车,汽笛齐鸣,为逝者哀思。几天前,这里曾是通往汶川的唯一生命线。

“那时候,光大坝上就聚集了上万人,”宋彦刚从一辆川O牌照越野车里下来,站在156米高的大坝上说,“救灾指挥中心就设立在大坝一头。”宋是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他认为紫坪铺水电站为这次抗震救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汶川灾区的人员撤退,接踵摩肩的景象不再。大坝的伤口开始显现,这些伤口被认为是灾后威胁下游城市最大的隐患。在离宋彦刚一米外,防浪墙裂开了一条巴掌宽的裂缝,这样的裂缝在大坝周身随处可见。人行道的防护墙已经全部震碎,摆坡上的石头抛出了墙体,“大坝尚好,只是千疮百孔,”紫坪铺电厂一名职工说。

惊心动魄的抢修

紫坪铺水电站位于都江堰市与汶川县交界处,曾被列为“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首批开工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中国和四川省“十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

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76万千瓦,设计库容12亿立方米。按照设计目标,于2006年12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后,可以将上游岷江的抗洪灾能力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5月12日,汶川地震,在离震中直线距离只有19公里的水坝上,宋彦刚正在开会,他事后平静地说,“感觉到了强烈的震动。”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卢斌龙 志喻尘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