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社会 > 正文
2008年十大假新闻
2009年09月16日 15:36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真相】5月9日上午,新民网记者首先致电清华大学求证。相关部门答复说,清华大学的院系设置中并未设置“艺术学院”,而与之相关的只有“美术学院”。于是,记者又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求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务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6年没有招收一名60多岁的硕士研究生。

“按照规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招生有年龄限制,一般来讲,硕士研究生不超过40岁,博士研究生不超过45岁。”追问真相一直没有停止。四川一记者直接把电话打给了采写“六旬老人考清华”一文的记者。该记者称,老滕并非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而是报名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学习。随后,有记者与中国画高级研修班的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进一步取得了联系。该院一位相关人员介绍,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1985年,办学培养的对象为非学历教育,这与研究生招生考试有着本质的区别。仅2006年在学院接受的面授培训人数就达到3.98万人次。该人员说,研修班与研究生班的另一个区别是入学一般不需要考试,毕业也不发给毕业证。

【点评】如今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大都上过大学,因此,对于大学的情况肯定非常熟悉,所以,当事记者理应知道不可能会有60岁以上的研究生。退一万步说,如果该记者没有读过大学,但“没有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路”?只要打个电话,就能判定真伪。正如事后该记者称:“我已经同清华大学相关部门进行了核实,老滕并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而是在该校中国画高级研修班脱产学习。”可见核实工作并非难如上青天,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如果这样,这条“新闻”肯定上不了版面,记者的“工分”或许也就少了许多。于是,是否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因而有意无意地不去核实?当然,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愿并非如此。

不过,记者的职业操守、采访规范焉得置之脑后?

五、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

【刊播媒体】环球网

【发表时间】2008年5月8日

【作者】未具名

【“新闻”】据新加坡媒体报道,近日,国家游泳队在例行体检中,晶晶被检查出有孕,水上运动中心有关领导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最后本着以人为本,尊重运动员的自身选择,同意晶晶离队。据有关接近该消息的人士称:晶晶正在办理离队手续。新加坡媒体驻香港的记者曾在香港碰到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问有关晶晶怀孕事宜,霍笑而不答言他,最后说了一句:“我们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当(新加坡媒体)记者赶赴国家跳水集训中心时,就上述两人的事采访有关领导,领导都避而不答言他,推到新闻办。赶到新闻办,新闻办以不知情为由拒绝回答。据一和记者私交甚笃的好友告密,这次在风头浪尖的跳水队决定对该消息封锁。

【真相】中新网5月9日电:北京奥运开幕在即,身为国家跳水队主力的郭晶晶一直忙于训练。

此间有外电报道称,郭晶晶在游泳队的例行体检中,被查出“怀有身孕”。该消息称,水上运动中心已经同意郭晶晶离队,更有消息人士透露,郭晶晶正在办理离队手续。记者今天就此事向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求证,游泳中心表示,对于此种传闻根本不会予以理会。

其实,早在2005年2月,在不少网络论坛上就出现了一条题为“晶晶怀孕了,正在办理离队手续”的新闻,其具体内容如下:新加坡《九报》独家报道:近日,国家游泳队在例行体检中,晶晶被检查出有孕,水上运动中心有关领导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最后本着以人为本,尊重运动员的自身选择,同意晶晶离队……将这篇新闻与今年5月的报道对照一下,不难发现,后者不过是将前者照抄了一遍,只是将其从网络论坛搬到了网络新闻之中。至于新加坡是否真的存在《九报》(旧报的谐音?)、“记者高笑”是否是“搞笑”的谐音,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确认的是,这条当时已经被证明是假新闻的报道,结果又在3年之后死灰复燃,并且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点评】中国百姓孤陋寡闻,或许的确不知道新加坡是否有张报纸叫《九报》,是否有个记者叫“高笑”。但搞笑的是,作为拥有众多通晓世界各国

语言的记者编辑、以报道环球新闻为己任的媒体,却把子虚乌有的《九报》当作“新加坡媒体”隆重推出,岂不令人大跌眼镜?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将三年前的残羹剩饭重新回炉上桌,目的何在?当一家媒体对女人的肚子感兴趣之时,也就离九流小报不远了。

六、济南铁军探路映秀,两人牺牲

【刊播媒体】四川在线

【发表时间】2008年5月16日

【作者】李和

【“新闻”】“G213线映秀至草坡段被称为死亡之路,随时都有大石头从山上滚下,一路非常危险,但是作为一支铁军,我们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达草坡镇展开营救。”16日上午9时许,在映秀济南军区某红军师秋收起义红二团团长给330名先头部队开动员大会。330名官兵背着干粮、大米、矿泉水、铁锹。“一路上现象环生(原文如此———编者注),大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物资准备,此次任务就是一场战争,保持好队型(原文如此———编者注)直抵草坡镇。”某官兵(原文如此———编者注)告诉记者,先前部队已派出4人小组去探路,只有两人返回,其他两人则“永远都回不来了”。很多从汶川撤离的群众,经过此段时有些就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砸中,伤亡不小,“这就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

【真相】5月18日人民网报道:“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马健18日说:中国军队救灾过程中没有亡人报告。地震造成军队系统死亡7人,均系地震导致的建筑物垮塌造成。”

5月28日,中新网报道:“最近,有门户网站称,济南军区某红军师侦察连两名侦察兵在前往汶川县映秀镇抗震救灾途中牺牲。济南军区司令部授权中国新闻网发表声明:这些纯属谣言。截至目前,济南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并无人员死亡,现在抗震救灾工作正科学有效、有条不紊地进行。”

【点评】且不论该报道的新闻事实究竟如何,单就文字而言,实在不敢恭维。一篇不足300字的报道,却错字连篇:“险象环生”错成“现象环生”;“队形”错成“队型”;而“某官兵”一词,更不知其所指,究竟是“官”还是“兵”?一个记者,连采访对象是士兵还是军官都搞不清楚,还能指望他能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吗?如今,据说全国已有新闻院校、新闻专业教学点八百余个,恐怕早已创下了世界吉尼斯纪录。但是,从这篇报道来看,数量永远取代不了质量。即使该记者不是新闻专业毕业,那么,作为新闻单位,业务培训的质量又如何呢?由此可见一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新闻杂志供稿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