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富家女疯狂吸毒3年 以死逼父母要钱(图)
2008年06月26日 08:21大洋网—广州日报 】 【打印

被男友带进吸食毒品圈

15岁的小琴日前被父母送到了广州白云自愿戒毒中心,希望彻底的戒毒治疗可以拯救这个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少女。小琴的主治医生沈医生说,小琴入院时情绪非常不稳定,还出现轻微的精神病症状,脾气非常暴躁,忍不住经常洗头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她还多次述说小腹痛、下身奇痒,经检查是由于长期不卫生的性生活造成的。

三年前在网上聊天交上了现在的男朋友之后,小琴逐渐走入了一个由摇头丸、K粉、止咳水组成的漩涡里,越陷越深。据小琴所说,现任男友也是家中的独生子,只比她大两岁,吸食摇头丸K粉四年多,他身边的同龄朋友圈里大部分人都在玩K,也有吸冰毒的,还有喝止咳水的。“大家在一起都在玩这个,不玩就融不进他们。”

大量吸食K粉直接导致的就是脾气狂躁和鼻黏膜受损出血。“经常看人不顺眼,控制不住情绪,总是跟家人吵架摔东西。第一次割腕自杀也是因为吸食K粉之后跟妈妈吵架,气不过拿起刀子就不顾一切往手上割。”之后,每次向爸妈要钱她就以割腕自杀来相要挟,细小的手腕上伤痕累累。

毒品的危害在小琴男友身上表现得更加彻底,“他鼻子出血很频繁,很吓人,经常是毫无征兆血就流下来了。他睡觉时经常四肢抽搐,动作非常强烈他却一点都不知道。我很害怕他会突然死掉,所以我答应爸妈来戒毒,就是为了戒毒后回去劝他也来戒毒,我不想他死。”

只有要挟父母拿钱时才想起他们

去年,在家吸食K粉的小琴被父母抓了个正着,从那以后父母对她的行动进行了高压管制,家庭关系进入剑拔弩张的状态。

小琴住院是姨妈陪护的,至于父母,“他们从来只忙自己的事情,经常不在家,不管我,也不关心我,在家里我从来没感觉到自己是个人。我不会跟他们有什么联系,只要他们给我钱。”每次在外借钱后,小琴就会回家以死要挟父母拿钱,这是小琴所说的唯一会想起他们的时候。

“跟男朋友同居后我有一段时间经常小腹痛,妈妈冷冷地问我有没有跟男孩子发生那种事,我说有。她就很鄙视地冷笑了一下,再没有问我什么。他们根本不在乎不关心,哪怕骂我打我,我会觉得他们还在乎我,但他们没有。”

她,20岁,帮人运冰毒进了拘留所

记者昨天在广铁公安拘留所见到的小倩(化名)与想象中的毒贩有些出入:齐耳的短发,略微染了些黄色,脸看上去干净清澈,甚至还有些漂亮;最显眼的,还是她右臂上露出的很大一片青色文身。据看守所负责人介绍,小倩是吉林辽源市人,20岁,今年4月19日被带到这个看守所来,那天她身上带着4.4克冰毒和麻古。

小倩1988年出生在吉林辽源市,谈到她的家,小倩的第一句话是“父母离异了”。父母离婚后,妈妈去了北京,小倩跟爸爸留在辽源。小倩15岁初中毕业后就不再读书。小倩说,她是属于那种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人。父母离异后,爸爸也管不了她,于是,她更加放任地跟一帮所谓的“朋友”一起玩,没钱的时候就找爸爸要,经常不回家。

19岁的时候,在一个比她大七八岁的男子鼓动下,她第一次尝试了朋友们称之为“冰”的东西。小倩说,当时那个男子拿出一个小塑料袋,告诉她里面装的是一种叫做“冰”的东西,让她试试看,说不会上瘾的。第一次吸毒,她只记得用吸管吸下去后头就开始飘飘然。此后,她的朋友们隔三茬五地就会带她“玩”一次。小倩大概已经有半年多的吸食经历,主要是冰毒和麻古。

小倩在谈话过程中,一连要了两根烟,她夹烟和吸烟的动作中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但是她的言语之中又时常透露出一种幼稚与简单。

4月11日,她在广州的一个老乡朋友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她就带了七八千元钱,一个人坐火车从吉林来到了广州,在广州待了8天,白天出去玩,晚上到夜总会玩。18日临走时,朋友塞给她一个小塑料袋,她就放在包里。由于错过了坐车时间,她19日去火车站退票,将小塑料袋拿在手上,被广州火车站的民警发现抓获。她说自己也不清楚朋友给她的东西从哪里来的,对于被警察抓获她原先预计的后果只是“罚点钱吧”。

调查:青少年沾毒4大诱因

记者调查发现,大城市里青少年沾毒主要有4大诱因:1.无知与盲目好奇。调查显示,八成以上是因为无知和好奇而吸食新型毒品。常见引诱语:“吃了试下有什么感觉?”2.追求刺激。青少年精神空虚生活无聊,便追求不健康刺激,最易染毒。常见引诱语:“吃了玩,会更开心!”3.借毒躲避现实。一些人在升学、恋爱、就业等遇到挫折,听信毒品能解脱烦恼的谎言。常见引诱语:“摇头丸能摇掉烦恼。”4.交友不慎。采用免费尝试,偷偷放在酒水中等方式,引诱沾毒。常见引诱语:“吸毒不上瘾”,“吸毒可以减肥”。

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局长杨江华说,新型毒品的毒副作用是非常大的,是“一日吸毒,长期想毒,终生戒毒”。

一些不法分子将K粉和冰毒、摇头丸混合一起兜售,具有兴奋和致幻的双重作用,由此产生的毒性较两种毒品单独使用要严重得多(即1+1>2),很容易导致过量中毒甚至发生致命危险。

专家:孩子吸毒父母责任大

据白云自愿戒毒中心心理医生杨医生介绍,像小琴这样年轻的新型毒品滥用个案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丰富。

“在新型毒品滥用的孩子身上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他们的父母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和孩子;他们的朋友圈里不少人都是新型毒品滥用者,同辈间的影响很大;他们观念早熟,但对社会上的是非观念还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在标榜个性地位的同时沉溺于打斗性的游戏和玩乐;无论跟父母家人还是身边的朋友,他们都保持冷漠的态度。”广州白云自愿戒毒中心院长张希范表示,新型毒品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陈翔、李栋、王鹤、刘晓星、刘旦   编辑: 吕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