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代课教师新年集体遭清退 与学生合影落泪[组图]
2010年01月01日 18:32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2009年12月22日早晨7点半,西北山区天还未亮透,所有老师和学生已经开始上早操。

记者手记

记者采访感言: “买一台4000元的电脑需要工作100个月,买一部1000元的手机需要工作25个月,买一瓶3元钱的绿茶饮料需要工作两天……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不吃不喝”——这是一本名为《乡村代课教师》的书中描述的每月40元工资的西部乡村代课教师购买一些物品所需的工作时间。这也是2006年以前地处甘肃省渭源县代课老师的真实写照。尽管他们现在的工资已经涨到了220元,但仍然难以满足身处贫困山区的他们的个人生活,更何况他们还要养活一家人。当得知当地政府将在年底前清退完所有的代课老师后,心中支撑他们多年的转正梦想真的破灭了。

在渭源采访,时时被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代课老师的清贫所震惊。这是一块贫瘠的土地,瑟瑟寒风中显得格外荒凉。但这块土地却盛产洋芋和药材,这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饭碗。在这块土地上,代课老师们常年生活清贫。

2009年12月22日早上课间,代课老师张维荣和学生们一起晒太阳。

采访实录

早晨6点。西部山区的冬日,看不到任何光亮,气温已跌至零下10摄氏度。我们去山村小学的路上经常能看见三五成群的小学生顶着寒风去上学。为了能跳出农门,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靠天吃饭,读书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每到一个学校,每见一位代课老师,不管他们自己抽不抽烟,总能摸出一根来递到我们手中,或者把茶杯仔细清洗干净倒上热茶。平时和外人说话不善言辞,但讲起课来却滔滔不绝。

采访的代课老师大都能理解政府的难处。渭源县全年的财政收入不过2000多万元,只够支付全县5000多名教师和公务员不到两个月的工资。但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这次能体面地离开,只希望自己走了孩子还能有人来教。而这朴实的愿望也正是让他们坚持这么多年的动力。

回到北京,我继续开始在大都市里的日常工作,但脑海中还是不时浮现他们佝偻的背影和期盼的眼神,在两个不同环境中的摇摆,很容易让人产生恍若隔世的感觉。

在现代文明社会,曾经为西部教育和祖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代课老师们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帮助!至少,他们不该被遗忘。

杨贤玺2009年4月和其他三位被清退的老师一起承包了一家养殖场,因为行情不好,他们还没有盈利。杨贤玺对小猪仔照顾得很细心。

背景链接

代课教师是指在农村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1984年底以前他们被称为民办教师,在此前从教的临时教师基本被转正或清退。1985年开始,教育部为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在全国一刀切不允许再出现民办教师。但不少偏远贫困山区因财政困难而招不到公办老师或公办老师不愿去,这些空缺仍需临时教师来填补,他们转而被称为“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虽然没有任何“名分”,且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2006年,教育部提出要在较短时间内,将全国余下的44.8万人的代课老师全部清退,随后,代课老师在部分发达省市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而部分省份仍然存在。

2009年底,甘肃因代课老师与公办老师工资相差悬殊和实行一刀切式清退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目前,甘肃各地市按照省人民政府相关规定,正在“坚决、逐步”清退代课教师,截至记者发稿,甘肃兰州市仍在岗的代课老师不到200名,记者所采访的渭源县则不到80名。代课老师是否在本学期结束后被完全清退,当地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相关政策也将出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傅文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