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用手在大山中开辟出一条路
“竹山精神”只是一个缩影
据统计,从2006年12月至2008年元旦,人工开挖土石36万立方米。“下一步工作就是把通村路硬化、铺上水泥面,依托公路发展产业。”走在已经铺好的水泥路面上,鲍务林和侯在德充满无限憧憬。
尽管硬化工作仍在继续,水泥路面还没有铺完,但2008年通车一年来,竹山村已经有70余户村民在路边建起了新房,并且有3户人家购买了汽车,在修路的同时搞起了运输。“竹山公路是紫阳县工程量最大、施工条件最苦的一条进村路。而竹山村乡亲们愚公移山的修路精神只是紫阳县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紫阳县委书记罗雪剑说,两年来,全县每年新增村级公路300余公里,今年更是确定了再修369公里村级路的建设目标。
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加快了农村优势资源开发和农产品流通,带动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目前紫阳公路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安康市乃至全省新农村建设中的最大亮点。
市委书记进京争取修路补贴
位于秦巴大山里的安康是一个革命老区,同时也是一个自然条件非常艰苦的山区贫困市。目前全市仍有8个国家扶贫重点县、2个省级扶贫重点县、51万贫困人口。然而最近两年来,安康农村公路建设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建成通村水泥路7000公里,70%的乡镇通油路,6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乡镇通班车率100%、行政村通班车率52%,180万农民兄弟告别了泥水路,走上了水泥路。今年,安康又提出实现万公里通村水泥路的宏伟目标。
尽管农村公路发展取得骄人的成绩,但由于自然条件差、历史欠账大等原因,目前,全市仍有60个乡镇不通油路,有1071个村未达到通达标准,1169个村通村路面尚未铺装。全市农村公路有一半尚未铺装路面。
为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安康农村公路建设给予倾斜支持,2008年底,安康市委书记刘建明亲自带人进京向交通部汇报工作,请求交通部门能考虑安康市自然条件差、修路成本高的实际情况,给安康市的通乡和通村水泥路增加一点补贴。 本报记者 俞刚 文/图
作者:
俞刚
编辑:
李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