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女儿丛军 文革第一批留学生
2007年11月21日 17:06环球人物 】 【打印
相关标签: [文革] [元帅]

1968年,丛军到北京军区二六一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但工作之余,父亲始终坚持着自己当初的意见,没有让女儿中断外语学习。

丛军回忆说:“1971年,我到北戴河探望父母,当时爸爸已经有病,这是他最后一次到北戴河去休养。那时妈妈拿出一套四册的英语医学课本,她帮我复习英文。当时我心里都觉得无奈,我还有希望学习英文吗?”

“我能选择这个职业,能有今天,还是靠父母的支持。在那种情况下,他们没有让我放弃,我很感激他们……”

“文革”中第一批留学生

几年后,丛军结婚时,父母已双双离世,他们没能看到女儿的婚礼。新娘随身的嫁妆,就是一架钢琴、一套书,那套父母给她买的医学英文课本——那是她心中的圣经。

1972年,机会终于来了。“当时父亲刚去世不久,母亲又查出患有癌症,住在301医院。姬鹏飞外长的夫人许寒冰是外交部干部司的司长,她到医院来看望母亲。她告诉母亲说,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周总理指示,翻译还是要培养的,想把过去在外语附中学习的老初三学生招回来,送到国外深造,将来回来后就到外交部当翻译。你女儿是外语附中的,符合这个条件。”

病中的张茜听到这个消息,既高兴又担忧,因为过去有过规定,高干子弟不能出国留学。张茜决定先征求一下周总理和邓颖超的意见。“邓妈妈回电话,‘恩来说是有这种规定,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陈老总去世了,让姗姗去学,这个是可以考虑的。’意思就是说,我父亲已经去世,现在也不是什么高干了。既然总理都说没问题,妈妈就把我送去了。”

事后,丛军才知道,他们是在“文革”期间送出去的第一批学生,是红色中国在经历浩劫时,特意选派出的苗子。他们的任务不单单是学习知识,还是中国保持与世界交流的一点火种和希望。

在这批负笈西游的学子中,还有现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大使周文重,外交部副部长、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以及后去的原商务部副部长龙永图等。

1919年,18岁的四川青年陈毅走出大山,远赴法国勤工俭学。53年后,22岁的丛军再次踏上西去的求学之路。和她的父亲一样,求知报国。

当时,已知自己来日无多的张茜,也给远行的女儿写了一首诗:

丹淮昔离家,父写送行诗。

儿今出国去,父丧母孤凄。

临别意怆恻,翻捡父遗篇。

与儿共吟诵,追思起联绵。

汝父叮咛句,句句是真知。

父亲是个美食家

丛军曾在她的文章中提到,父母性格反差很大,父亲陈毅好动,讲话快人快语,做事雷厉风行,生活上马马虎虎,要求不高。母亲张茜则好静,生活中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一个急一个慢,现在想起来他们俩是非常好的组合,最佳组合。”丛军说。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