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图片 > 正文
奥运,让中国难忘的五个瞬间[组图]
2008年08月05日 10:28人民画报 】 【打印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时间下午6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授予北京。

申奥成功那一刻,普国欢庆:"祝贺中国!" 摄影 程铁良

2008年奥运会主办国公布的瞬间,中国申奥代表团欢呼胜利。

一名中国青年在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鸣放的鞭炮烟火中狂奔,欢庆胜利。

梦圆莫斯科

"不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决定,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2001年7月13日下午,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最后一位陈述人,何振梁发言的第一句话立刻轻轻地敲打着在场的每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和电视机前每一位观众的心。

虽然第一次失败了,但是,8年后,当中国重新整装出发,情况已大不相同。"这一次,基本上是众望所归了。"何振梁的语气里流淌着平静的喜悦和按捺不住的自豪。"不仅准备充分了,我们的国力也大大增强,国际影响力已大不一样,我们国家的稳定,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取得那么大的成绩……本来支持我们的更加支持,本来有点犹豫的,这次也支持了。"

每一张选票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委员,一个个外交关系。努力了几十年,在前往莫斯科的飞机上,何振梁估算着中国可能得到的选票:"我比较有把握的是,第一轮,我们可以在42至46票之间,第二轮在54票上下。"最终的结果,第一轮,中国44票;第二轮,中国56票,即以比第二名多伦多多出34票的过半票数提前胜出。

莫斯科时间下午6时,萨马兰奇走上讲台,拆开信封,庄严地宣布: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北京!

欢呼,喝彩,拥抱……北京市长刘淇以及整个中国代表团高兴得跳了起来,北京沸腾了,国际奥委会的同事们一一上前向何振梁表示祝贺,他只记得自己不停地言谢。那是一个永生难忘的夜晚,不懈努力和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冲破多少困难和阻挠,奥林匹克运动会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历经坎坷磨难,终于,自强自立地屹立于国际体育之林!

"亲爱的同事们,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七年后的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这是何振梁2001年申奥陈述发言的最后一句话。

时光飞逝。如今,7年过去,北京准备好了吗?

"我相信,我当时在莫斯科讲的那句话,确实成为委员们现在普遍的心情。在北京举办的将是一次十分盛大的奥林匹克盛会。"何振梁微笑着平静地回答,"但是,这也恰恰是我所担心的。大家期待太高,有一点小问题人们可能都会有微辞。中国要办一些事情不容易,过去我们受人欺凌摆布,如今要在国际上发挥我们的作用,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会风平浪静,我们要有思想准备。"

伴随中国奥运事业成长了半个多世纪,何振梁和同事们一块砖、一块瓦地砌成了通往今天北京奥运的长城。他说,北京奥运将会是一次"三赢"的奥运:第一,奥运受益,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使奥林匹克的理念得到最广范围、最深刻的传播,也使得原来主要源于希腊、欧洲文化的奥林匹克内涵,吸收了中国的、东方的一些好的元素,进一步发展进步。第二,中国受益,这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机会,也将促进中国多方面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领域都取得可喜成绩。第三,世界受益,北京奥运将促进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世界更加和谐。

"可以说,中国改变了奥运,奥运也改变了中国。"2008年8月7日或8日,何振梁将实现他人生中另一个梦想,担任奥运火炬手。作为"中国奥林匹克先生",他会是最终点燃主火炬的人吗?(记者 李舒亚 刘嵘)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