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图片 > 正文
奥运,让中国难忘的五个瞬间[组图]
2008年08月05日 10:28人民画报 】 【打印

1993年9月24日凌晨,北京申奥晚会现场,在得知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授予悉尼的刹那。 摄影 刘占坤

何振梁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为本刊读者题词。

兵败蒙特卡洛

"这张照片当时对我的刺激太大了。当时,第一次申奥,我在蒙特卡洛现场。回来以后看到这张照片,上面都是我的老领导,荣高棠同志、李梦华同志、王光美同志,还有其他一些演员,那种失落的样子,历史把它定格在那里。"至今回首这段往事,何振梁仍然双眉紧锁。"我感到,自己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第一副主席,又是申办陈述人,辜负了人民的期望。"

何振梁说,中国希望申办奥运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周总理和贺龙副总理主管体育的时代,不一定很明确地提出要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中国一定要办大型运动会"的想法一直都有,首都体育馆即是为新兴力量运动会而建。

真正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申办奥运会的想法是在1979年3月。邓小平复出后,在会见日本共同社社长渡边孟次时,渡边问道:"明年中国是否会参加莫斯科奥运会?"邓小平回答说:"关键是要解决台湾的资格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我们不仅要参加,我们还要举办奥运会。1984年来不及了,1988年也许可能。"这段谈话记录传到国家体委,时任国际司司长的何振梁和大家一起受到极大鼓舞。

国际方面,萨马兰奇主席应邀参加中国1984年国庆大阅兵,何振梁全程陪同。何振梁回忆道:"一下天安门城楼,他就跟我讲,你们组织得这么好,完全可以申办奥运会。这刚好跟我们国内的想法一致。"

有了申办奥运会的想法,需要做好各方面大量的准备。为此,第一步,中国先是在条件基本成熟时提出申办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何振梁作为亚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参与了筹办的全过程。"当时,包括奥运场馆的分布等我们在大体上都已有规划考虑。你看五棵松那块黄金宝地一直留着,那是周总理提出来的,将来一定要留给体育。现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也是在筹办亚运会时,就为了将来的奥运会完全留下来。"

1990年9月22日,亚运会开幕那一天,国家主席杨尚昆在接待来访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时,正式把中国希望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愿望告诉了萨马兰奇主席。在亚运会闭幕式上,看台上有观众拉开大字横幅:"亚运成功,众盼奥运"。

经过三年紧张有序的准备和艰苦奋斗,1993年9月23日,中国站在了摩洛哥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的陈述席上。

到达蒙特卡洛后,何振梁分析估算,中国有把握的约有40票,但必须要45票以上才可以确保。如果最后剩下北京、悉尼和曼彻斯特三个城市,中国就比较危险。而胜与负,差票就在两三票之间。

那天,蒙特卡洛下着大雨。按照抽签顺序,柏林、悉尼、曼彻斯特、北京、伊斯坦布尔依次向国际奥委会全会作陈述报告。第一轮、第二轮投票后,正是何振梁事先料想的最坏情况,剩下最后三个城市中,北京只领先悉尼8票,而曼彻斯特有11票。这时,虽然还未宣布最后一轮投票结果,熟悉国际奥委会游戏规则的何振梁,就已跟当时坐在他身旁的来自澳大利亚的国际奥委会第二副主席说,"凯文,看来你们要胜了,我向你祝贺。"

最后,装有结果的信封传到萨马兰奇主席的手中。"那次宣布又特别戏剧化。萨马兰奇来这么一手,先说感谢五个城市。北京按字母顺序排第一个,一听到北京的名字,大家就激动地欢呼呐喊。后来一连串的城市都出来了,最后宣布主办城市是悉尼,大家就目瞪口呆了。"何振梁当时心里虽然失望,但仍旧微笑着。他说:"面对的是全世界的镜头,我对自己说,你可不能表现出任何失落的样子,败要败得光明磊落,不要丧失我们的志气。"

何振梁认为,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失利,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一方面,那时,北京刚改革改放不久,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确实不如悉尼。加上东欧一些国家的"变色"、苏联的垮台,一些人对中国的未来也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保加利亚委员被吊销护照,埃及的老委员则因医生反对不能长途旅行,失去了铁定会投给中国的两票。后来,澳大利亚自己又曝出,投票前一天,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请两个非洲国家的委员吃饭,给每人一张三万五千美金支票,名义是支持他们国家的体育。何振梁说:"如果不出这些意外,如果公平竞争,结果也许就很难讲了。"

"永远的北京,不远的奥运。"回到北京首都机场,何振梁没有想到,迎接他们的竟是手持鲜花、打着红色横幅的1500人欢迎队伍。"我们不是凯旋之师,却受到如此隆重热烈的欢迎。这让我看到中国人的坚忍不拔,暂时的挫折绝不能够把我们的意志挫败。标语上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申办没成功,但我还是继续做我的工作,因为我坚信,奥运我们一定还是要办的!"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