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拐成本巨大社会不堪重负 央视呼唤更多NGO加入
2009年12月16日 17:39央视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王媛父亲王光红:“我们都睡不着觉。”

2007年,他们突然在一个寻亲网站上发现了一张酷似王媛的照片。

王媛父亲王光红:“志愿者去旅游拍到的,人家说就是什么,我们汽车停到那,大巴就是旅游车,停那照风景,来了一帮小要饭的,说看着这个小孩就是长得挺可爱的,就是脏,所以就给拍下来。”

看到这张酷似女儿的照片,想到女儿这些年可能所受的苦,夫妻俩哭成一团,打算立刻上西藏找孩子。

王媛父亲王光红:“恨不得去了以后,赶紧把孩子领回来。”

但是,第二天他们接到一位在西藏的寻亲志愿者的电话,告诉他们,再去找那个乞丐团伙的时候,他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丢失孩子,给一个家庭和双方的老人,所带来的都是物质和精神上致命的的打击。在王媛丢失三天后,肖金凤的父亲也一病不起。

王媛妈妈肖金凤:“小腿瘦的那么细,这是孩子没丢之前健康的样子,后来就天天躺在那里哭,去世之前成了植物人,一说,你是不是想媛媛了,他自己眼泪就出来了。”

看着这间小平房,家里没有几件像样的电器,很难想象这个家庭,曾经是年收入七八万元的服装个体户。

王媛妈妈肖金凤:“这个寻人广告印了几万分。”

本来做些点服装买卖的肖金凤,有整整两年的时间只做一件事,就是全国去贴寻人启示找王媛,而丈夫也辞了职。直到他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才从这种几近疯狂的寻觅中,慢慢的回到正常的生活,从他们手里保留的一部分车票机票,还有报纸上的寻人启示,我们知道,他们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

王媛妈妈肖金凤:“在电视台也做节目,一天三百,想在主版登,一天就是1000元。”

在记者采访到的案例中,丢失孩子的家庭,无一不是因为寻找孩子,弄得倾家荡产,有的甚至彻底失去了正常的工作能力。

刘泽英冬天光脚在街头呼喊“虎儿”

这同样是一个丢失孩子的母亲,直到现在,这个名叫刘泽英的母亲还是会每天下午六点出门,她已经习惯了晚饭前去把在外玩耍的儿子王天洋叫回家,每当这个时候,时间好像又回到了六年前,那一天,刘泽英四岁半的孩子王天洋,在外玩耍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就被拐走再也没有下落。

刘泽英:“天天想,每天做梦都想,会梦到,我梦见他回来了,有时候梦见甚至梦见,到现在我不敢接受这个现实。”

这是2004年的寒冬,在贵州安顺的街头拍摄到的一段镜头,冬天的贵州湿冷刺骨,但是这位母亲却丝毫没有感觉,她见人就问有没有见到自己的孩子,别人还以为她疯了。刘泽英没有疯,但是这位商店的售货员,自此再没有上过班,因为她丢了孩子以后,就常常卖错商店里的东西。现在全家依靠丈夫一个人工作维持生活,

六年了,王天洋的小床还保持着他失踪前的样子,奶奶每天早上都要把孙子的被子叠好,到了晚上再铺好。所有丢失孩子的家庭,都苦苦盼望着有一天,孩子和连同孩子彻底消失的欢乐幸福都会再回来。

公安部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行动

我们看到上面的案例,非常辛酸,真的,靠一个家庭的力量,要想找回孩子,即使倾家荡产,有时也无能为力。

而且从上面的案例也能看到,丢了孩子以后,不仅是家庭的生活彻底毁掉,除了找孩子的巨大经济花费,而且父母亲根本无法工作,给社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我们也看到全社会对拐卖犯罪的进一步重视,公安部在今年4月份开展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行动,也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而且目前首批60名已解救的儿童,经过DNA鉴定,有三名儿童已找到自己的亲人,但是从一些案例中我们也看到,这条寻亲的道路还很长。

从今年4月9日开始,公安部部署了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拐卖儿童、妇女专项行动”。截至到10月28日,全国共解救被拐卖儿童2129人。但是,这些儿童有的是仅几个月大;有的虽然已经七八岁,但是被拐卖时只有一岁,他们都无法说清自己的姓名、身世等。事实上,这些被解救的孩子,只是中国失踪人口的冰山一角。关于失踪总人口,目前官方尚没有全国性的统计数字。而这么多的孩子,都是怎么被一道道贩卖,和亲生父母天各一方,无法相认的呢。先来看一个孩子小龙的案例。

2003年,东莞市连续发生多宗,外省来粤务工人员子女失踪案件。2004年6月1日,广东省公安厅一举捣毁了,以刘某秋为首的、特大拐卖儿童犯罪团伙,他们从全国各地寻找孩子来源,层层转手赚取暴利。2004年8月,警方解救出被拐儿童11名,其中4人当时未能找到父母,小龙就是其中之一。

小龙的父母,在东莞高埗镇,以贩卖蔬菜为生。父亲顾明回忆,2004年1月29日早晨,出事那天,小龙就脱离大人的视线一会功夫,就再也没回来。

小龙妈妈:“不见了,真的很难受。”

当时,警方在各大媒体上,多次公布小龙等4名未找到父母儿童的照片、信息等,但是顾明夫妇,平时却从不看报纸和电视,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被送回东莞。这也直接导致了,小龙在解救回来之后5年多,仍不能和父母相见。

直到28日,各大媒体刊登被拐儿童寻亲的报道,顾明的朋友看到,报纸上登出的照片,觉得其中一人很像小龙,他们就连忙赶来相认。经过DNA数据对比,编号为16的孩子,被证实为:东莞高埗镇菜贩顾先生夫妇的亲生儿子顾金龙,小龙也成为60名儿童中,第二位找到亲生父母的孩子。

见到亲生儿子的顾先生夫妇,一把抱过儿子,喜极而泣。一家三口在这样的情形下重逢,场面令人动容。只是,这时距他们分开的那天已有五年。

小龙最终还是跟父母相认了,回家的路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失落的亲情则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修补。

那么还有更多还没有找到亲人的孩子,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宝贝回家”:发挥社会力量寻找失踪儿童

刚才,我们看到一方面是寻找孩子的家庭倾家荡产,另一方面,公安部门在破案,寻亲的这个工作中也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那么怎么来更好的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来进一步地推进宣传,打击犯罪,寻亲等工作,更有效的使用我们的手里的资源,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通过一个例子来探讨一下。

2007年6月,一则新闻引发了很多寻找孩子的父母的关注,一个内蒙古警校的学生看到正在乞讨的一老一小,他发现老头和孩子之间的表现很不寻常,就出示了证件,上前盘问。老头说孩子是他的孙子,但是神情非常慌张,这个学生就把乞丐老头带到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原来这个8岁男孩是甘肃民勤县人,与乞丐老头是同乡,十几天前被乞丐老头拐骗出来进行乞讨,内蒙古警方迅速将被拐男孩送回甘肃,找到了父母。让那些焦急的父母最为注意的是,这个内蒙古警校的学生是一个寻亲网站的志愿者。网站叫做宝贝回家。

记者:“我们进入宝贝回家这个网站,可以看到,寻找孩子的父母登出的照片,以及各地志愿者发现的流浪儿童的照片。这些照片和寻人信息汇总到网站数据库,由志愿者进行资料对比,发现相符信息会马上通知求助人认证。同时,网站免费登载各种寻人信息,再让志愿者转到各大网站,使更多的人看到并提供线索。”

宝贝回家成立于2007年4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个由志愿者发起的寻子民间组织。北京律师张伟平就是志愿者之一。在和张志伟交谈的时候,记者发现,张志伟不时接到有关寻亲的电话,远远多过他的本职经济案件方面的电话,张志伟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网站的各种事务中去。而各地的两万多名志愿者,也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来救助孩子。

记者:“打拐这个问题,如果民间组织的力量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志愿者张志伟:“打拐这件事真正要做好要做出效果来,还是要以政府为主导做,民间力量做一个很好的这么一个补充,那么作为‘宝贝回家’来说,它现在就自然,天然的就有两万多名遍布全国各地的,而且大部分现在经过不断的实践的,都有一定的救助经验的志愿者。”

现在,张志伟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上宝贝回家的QQ群里,在这些群里,除了能看到各地志愿者的群,最引起记者注意的是,这里还能看到各地公安以及打拐办的工作人员都在这里设立了群。记者还看到了一位公安部安排的王警官,长期在这个QQ群里值班。

志愿者张志伟:“现在就是由全国各地负责打拐的这个基层公安干警由他们就是每个部门可能会派一两个人作为联系人,那么加入到我们‘宝贝回家’的QQ群,这样的话,就等于专门有一个群,有我们的失踪儿童家长、志愿者还有公安干警大家一起有这么一个网络平台,第一时间跟公安部甚至就说是案发当地的公安部门直接取得联系。”

NGO   央视   孩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