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拐成本巨大社会不堪重负 央视呼唤更多NGO加入
2009年12月16日 17:39央视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为了找回自己的孩子,每个家庭都是付出巨大代价,家不再成家,在寻找失踪儿童上,整个社会成本极大,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效果有限,有没有一个办法,尤其是能不能建立一个机制,降低这个社会成本,找到更多的孩子,让回家的路不再如此悲伤?

“宝贝回家”网站成立于2007年4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个由志愿者发起的寻子民间组织,在这个网站,免费登载各种寻人信息,再让志愿者转到各大网站,使更多的人看到并提供线索。

作为一名法律人士,张志伟认为,宝贝回家这种民间组织,如何和官方力量结合,还有更深刻的方式,那就是在众多志愿者反馈的信息和经验中,发现拐卖儿童现象发生的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推动立法的完善。

打拐呼唤更多NGO的加入

这一段时间,在我台新闻频道播出的60个被拐孩子寻亲的新闻,无疑是最让人揪心的报道。一张张迷茫、无辜的脸,让人看了就很心酸。

是啊,这些孩子很不幸,但是比起那些依然下落不明的孩子来说,又是幸运的,毕竟他们跟亲生父母相见的路又进了一步。但是我们也看到,相比被解救的孩子,其实有更多的孩子是下落不明,父母亲倾尽全力在寻找。

看这些寻亲故事,给我一个感受:为了找回自己的孩子,每个家庭都是付出巨大代价,家不再成家。成本极大。

是,虽然面对这些小生命,个别地谈论寻找成本有些不近人情,但理性地想,在寻找失踪儿童上,整个社会成本极大,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效果有限。我们今天想讨论的一个话题是:有没有一个办法,尤其是能不能建立一个机制,降低这个社会成本,找到更多的孩子,让回家的路不再如此悲伤?

我们先从几个案例开始。

丢失孩子的背后不仅仅只是痛苦

记者:“回到5年前,王媛就是在这个地方丢失。”

王媛妈妈肖金凤:“11点多我回来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没在家,我还以为孩子跟她同伴几个小朋友经常在一块玩,我以为上人家家去了。”

但是,一直到了吃中饭的时间,王媛都没有回来。父母亲开始着急了,他们挨家挨户地找了两个多多小时,也没找到,肖金凤只好报警求助,但是,他们被告知,失踪人口24小时以后才能立案,肖金凤只有发动亲戚朋友继续寻找。

王媛父亲王光红:“一看天黑都没找到,亲戚朋友都找到了,也没找到,一看这孩子确实一弄不好就丢了。”

在连续寻找了三天后,肖金凤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七岁的女儿王媛的确是丢了。此后的五年,他们每一天,都在悲痛的寻找中度过,这场噩梦至今没有醒来。

王媛妈妈肖金凤:“没有什么线索,有时候,问一下算命先生,说是在东北方向,我们就坐车到东北,有时候,做个梦,说是在山东了,我们就坐车到山东,售票员问我们到哪里,我们说我们也不知道,就坐到头,不管什么车,都是到头下。”

肖金凤一家,再也回不到以前平静的生活,五年来,只要有点线索,他们就会立即陷入从有点希望到再次陷入绝望的痛苦折磨中。

王媛妈妈肖金凤:“她就是我们这一家子的开心果,等于什么,你跟我们对象,我们都40,快40了才生的她,特别聪明,有时候她看看,晚上,就跟那个什么似的,就跟小天使,给我们表演舞蹈。”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NGO   央视   孩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