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变革:珠江三角洲企业的命运
2008年10月20日 15:46 】 【打印

产权变革上,珠江三角洲企业的命运很让人唏嘘不已。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先之地,广东一带的地方政府一向来对企业的扶植不遗余力,这也最终形成了“广东粮”和“珠江水”风靡全国的繁荣局面。90年代中期,我去顺德采访,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已是全国最大冰箱企业的容声公司要扩建厂区,但是容桂镇上已无地可征,镇领导摊开地图,仔细盘算,最后决定炸掉镇内的一座小山,将之夷为平地,让容声建车间。当时同行的记者们都对此感慨不已,称,“若其他地方政府都这样替企业着想,哪有经济发展不起来的道理?”后来便有记者用《可怕的顺德人》为标题进行报道。

由于地方政府的开明与倾力支持,当时的顺德的确非常“可怕”,全国家电产量的三分之一在广东,而顺德就占去了半壁江山,它是全国最大的冰箱、空调、热水器和消毒碗柜的生产基地,还是全球最大的电风扇、微波炉和电饭煲的制造中心,容声、美的、万家乐和格兰仕并称中国家电四朵金花,有一年评选全国十大乡镇企业,顺德竟赫然占去五席。

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成就了顺德企业群,而与此相关联的则是,政府也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而强势的角色。因此,当90年代后期,当企业家们提出产权清晰化的时候,视企业为己出的政府便表现得非常的不平衡。再以容声为例,企业日渐壮大,以潘宁为首的经营团队则无任何股权,潘宁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出,希望镇政府能够在这方面给予考虑,可是得到的答复都含糊其词。另一个让他头痛的事情是,容声冰箱畅销国内后,由于这个品牌的所有权归镇政府所有,一些镇属企业便也乘机用这个牌子生产其他的小家电,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珠江冰箱厂的声誉。于是在1994年,潘宁决定另辟蹊泾,他将企业变身为科龙集团,宣布新创科龙品牌,进军空调行业。在他的谋划中,科龙品牌归企业所有,由此可逐渐摆脱政府的强控。他的这种“独立倾向”当然引起镇政府的注意。接下来的故事便天下皆知,潘宁在60岁到来之际“准时退休”,主管工业的镇长徐铁峰亲自入主科龙,在数年经营不善之后,政府又将企业低价出售给顾雏军,后者则将之变成了资本经营的玩具。

到2006年前后,顺德家电集群已不复当年景象,除了美的集团完成了产权的清晰化改造并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家电制造商之外,其余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其中,产权改造的滞后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企业频频出轨,各类丑闻事件时有耳闻,其中很多都是地方政府与企业家在产权博弈上协商不力,最终导致的悲剧。在未来几年内,人们在产权变革上仍然将无比的焦虑。

在我接触的企业家中,在产权设计上表现得最有智慧的有两位。

一是乐百氏的创办人何伯权。1988年,何伯权自筹资金创办企业,当年就实现了盈利,第二年春天,他将40%的股权赠送给了小榄镇政府,其余股权则全部清晰到人,日后,乐百氏在土地、用工、公用配套以及税收等方面,受到政府全力的倾斜和保护,而另一方面,创业者的权益也得到了清晰的保证。2001年,何伯权将手中股权全数售于法国达能,顺利抽身。

二是用友软件的王文京。1988年12月,24岁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司副科长王文京到中关村所在的北京海淀区工商局,他是来领公司执照的。在企业登记处,办事员热情地问他,“你想注册成国有性质的还是集体性质的?”王文京说,“我想办自己的企业。”办事员说,“那你走错门了。”在当时要注册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国有和集体,没有别的选择,有不少人为了图便利,便顺便挂靠一些国营或集体企业,日后引发的很多产权纠纷便因此而生。被拒绝的王文京不甘心,他转身走进了旁边的个体科。两个小时后,他领到了一本个体工商户的执照。2001年,已经是国内最大财务软件企业的用友被核准上市,因间接持有总股本55.2%,王文京名下的资产一度高达50亿元。他没有跟很多同一代企业家那样受到产权归属的困扰,其原因便在于12年前的那次企业登记,他去领了一本“身份低贱”的执照。【经济观察报 中国企业史札记】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