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声扬:我们继续《时事开讲》,中国在应对金融海啸的种种应对措施,以及本身的优势之外,足以让我们相信中国有望,率先走出这个金融海啸。但是在背后除了还有通货膨胀的问题要注意之外,还有那些误区需要我们去警醒?我们请石先生为我们做分析。
石先生我们看到当前中国在采取各种政策方面提振经济,那除了这个货币通货膨胀之外,您还看到哪一些的问题?或者是?
石齐平:我自己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有下面几个,希望能够提出来供大家做参考。
姜声扬:好。
石齐平:我觉得起码还有四个,有可能会进入到的误区,或者是付出的代价,那第一个就是所谓的“国进民退”。这个“国进民退”是什么意思,那么就从信贷的去如来讲,就是政府释放那么多的货币。
姜声扬:是。
石齐平:那么比较多的是流到哪里去了,我想第一就是国有企业,第二就是各级的地方政府,搞公共建设,这个当然很好。但是其实应该更多的要流到哪里去呢?民营企业或者是中小企业,因为这些民间的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在运用资源上的效率,通常是要比国有企业要比一般政府,运用资源的效率要高的。其实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一直都在往这个方面在走,一直在走什么方向呢?就是“民进国退”这个方向,这个大方向是对的。
但是如果因为这次金融风暴,或者讲这个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很多大的幅度的一些政策,以至于使到原本往这个方向前进的一个很好的方向,又出现了一个逆转。或者至少这个速度减缓了,我觉得这个都不是一件,我们很乐意见的事情,所以我希望在这方面我们得适度的要提醒一下,这是第一个误区。
姜声扬:好,那还有其他的吗?
石齐平:再一个误区我就说,刚才我们谈了银行的问题,而且我刚刚提到这个大概十年前、八年前,中国做的一次非常大幅度而且成功的银行体制改革。那么这一次又在政策上,做了很多信贷规模的极大的扩充,这个极大的扩充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短期性的信贷规模的扩大。
这个短期性的信贷规模的扩大中,又不排除有相当大的比重,是所谓的企业的所谓的票据融资。所谓的票据融资就是帮助这个企业,使得它不要倒,那么这样子一个比较低成本的融资,也很容易被拿过,流到一些所谓高风险的投资上面去。比方像股市,比方像房市,尤其是股市。那么这种高风险的这种放款,当然会使到银行面临比较更大的这种坏账的风险。所以我们比较担心的就是日后在做一个(总赚利)的时候,会不会又把过去好不容易把银行体制改革,改到今天这个地步,却又因为这次处理金融危机,而又造成它本身问题的恶化,就又走回头路了。所以我觉得这还是值得提醒的,那么这个也是一个误区。
姜声扬:第二个,那第三个误区是什么?
石齐平:第三个误区叫做产能过剩,这个产能过剩是我们当前所有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衰退的时候的经济问题的共同现象,本来经济问题衰退的问题就是泡沫破了,泡沫破了以后需求减少了,但是产能还是那么多。所以在这个情况下,理论上要去面对衰退,逻辑上只有两个方式,一个是把需求拉高,一个是把供给给它减少。
姜声扬:对。
石齐平:这个需求拉高当然不容易,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现在就是供给,理论上也给它减少,供给要给它减少是一个很痛苦的问题,因为要减产,减产之后可能会做裁员。
姜声扬:裁员、遣散。
石齐平:但是没有办法回避,因为你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所以衰退要调整总是一个痛苦过程,那么现在的话我们发现到,如果这么大的信贷,如果流到,很多是流到国有企业去了。那么说不定国有企业原本的产能其实已经偏高了,原本就是有产能过剩了,那么现在国有企业说好,政府说我要增加投资,行,银行说我要增加放贷,银行放贷就跑到那个扩大投资那边去了。那就使到原本应该缩减的产能不但没有缩减,反而进一步在扩大,这不就是把现在的问题,挪到以后去了吗?现在虽然看起来好像短期的经济增长,短期的工业生产的指标,表现的很出色,但实际上去加重了问题,将来解决问题的一个难度,所以我们觉得这是第三个误区。
姜声扬:OK。那最后一个误区是什么?
石齐平:最后一个误区是环保,我们看到在不久前,《纽约时报》有一个专栏作家,我觉得他对中国的观察是挺深刻的,他写的一篇文章,这个题目我们一般直接翻译是看不太懂的,他的题目是经济低迷改变中国产业发展的主权。每一个字我们看的懂,但题目合起来就看不懂。有些人觉得这篇文章很有见地,所以中国的媒体也就把它翻译过来了。翻译过来大家都知道,这么一个题目这样翻过来还是应该不懂,那就稍微做了一点修改,这一修改这个就懂了。它题目改成这样。
姜声扬:怎么说?
石齐平:经济低迷令环保让路,这你就明白了。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政府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大家都背着着急的希望能够救经济,那么希望能够创造有效需要,希望能够拉动投资,于是往往就可能进入到一个误区,那么原本坚持环保的那个标准,很可能现在就放松一点吧。对不对?放松一点?
姜声扬:对。
石齐平:那么所以这个是比较令人担心的,我们也刚才讲经济改革,不断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不容易,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进入到误区,而使到我们改革的进程受到了阻碍,甚至于走倒退路。
姜声扬:对,您说的这些后遗症,这些误区很有道理,也让我们看到,也该注意。那最近我们也听到一些口号,比如说“拉内需,保增长”还有另外一个口号就是“调结构”,那是不是可以理解到,中国政府其实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这些担心了吗?
石齐平:对,我相信是,要不然不会提出“调结构”,所以我希望中国政府在理解到调结构是很重要,因为调结构是一个比较长期的概念,拉需求是一个短期的概念。两者互相要配合,我们相信政府在这方面做的应该是往这个方向去做了。
姜声扬:是。
石齐平:顺便最后再提一下,我们看到奥巴马,奥巴马的美国经济,他的麻烦绝对不会比中国经济少,可能更多。
姜声扬:对。
石齐平:但是我们注意到奥巴马在救经济的时候,他基本上是坚固了短期跟长期的,那么所谓长期你可以看到,他更多的是重视新能源的开发。
姜声扬:是。
石齐平:更多是重视环境保护、医疗改革。
姜声扬:对。
石齐平:等等或者像科学研究,所以我觉得像这种比较能够避免到将来的后遗症的,也许值得我们中国作为一个他山之石,来做一个参考吧。
姜声扬:好,非常谢谢石先生为我们做的点评分析,也感谢你收看今天的《时事开讲》,我们再会。
作者:
时事开讲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