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晖:5·12周年纪念 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2009年05月12日 08:19凤凰卫视 】 【打印已有评论0

姜声扬:我们继续《时事开讲》,今天5月11号中国公布了《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情况。另外对于人们关心的地震预警系统,官员也表示有望在近些年内可启动建设一个覆盖地震多发区的实验性的地震预警系统。而中国更将明天5月12号定为全国减灾防灾日。而大地震是否彻底震醒乃至完善了中国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我们请朱先生为我们做分析。

朱先生我们看到明天就是“5·12”四川大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日,那就在我们大家在缅怀逝去的同胞和亲友的这个同时。想知道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究竟进展的如何,那除了硬件的这个重建之外,对于人对于灾民的这个软件的重建、心灵的重建方面,又有哪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朱文晖:我想确实明天是“5·12”大地震一周年的纪念。

姜声扬:对。

5·12周年纪念 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朱文晖:其实回想起一周年,去年也好,地震发生的时候非常凑巧,是咱们俩人在那个地方进行这个直播。

当时直播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总感觉是发生了非常大的事情。结果我们确实是看到,去年的今天是发生了中国30多年来最大的自然灾害,死亡的人数也是非常的之多,到现在也非常难以做出一个精确的统计,包括到底学生死了多少。

所以我想在这个时候,正如你刚才所说的,我们把它做成一个全国的减灾防灾日,让大家时时对这个大自然,保持一个非常清醒的这么一种认识。怎么样做好我们各种配合的机制,天灾有时候可能是不可防范,也难以预测,但是我们一定要,不要让天灾演变成为人祸。

其实从这里面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来,比如说我们的建筑的质量,我们建筑的标准。我们这个城市设计和选址的各种相关的这些措施。我们各级的政府,正如我们刚才回顾这个卫生机制一样,他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范本,让我们去完善它,去改善它。所以我们谈到这个是30年最大的灾害之后,我们自然就关心第二个问题,刚才我们谈到的是中国卫生的应急机制。

现在是全国的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其实从去年整个应对,现在回过头来看,应该还是可圈可点了。就是你即使过了一年,这个事件发生之后,从整个危机管理的这个角度来看,像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个,一个快速的调动。领导人的这个高度关注,亲自出现在第一现场。

姜声扬:灾区。

朱文晖:然后整个信息的公开透明,然后各界都一起来关心、来支持这个体系,我想我们是非常经典的一个案例,当然这个案例其实和我们此前做的一系列相关的准备也有关系,比如说我们其实因为马上就是要奥运会了,其实整个应对奥运的危机处理机制已经建构起来了,所以正好是这个地震一发生,就把这套机制全部用过来。所以我想有了这个体系之后,我们未来还是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它。所以到了今天我想各级的部门,也不可松懈。

但是我们现在到了今天,我们也更关心下面一个问题,就是出了这个地震,那么大的一个自然灾害之后,我们要考虑自然灾害很多人受到损失,有失去亲人的,有这个致伤致残的,还有这个神经承受不了。以前比如说唐山地震,我们可能因为那个时候的经济发展水平,那时候的发展水平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对国外的一些东西,其实我们看很多电影,比如说它很多,出现很多这个精神失常的人,很多残疾人,怎么去照顾这些因为地震而受到损害的,这个社会上的,我们说的新的弱势群体,我想就是过去在一年当中,我们到了今天应该要系统的来总结这些事情,这是我们完全可以做的很好的一件事情,或者是不是我们考虑,能不能做的更好。

比如说我们可以列举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像今天是北川的县城,老县城也有开放了,大家又重新去奠基它。好了,被损毁的一些地方,一些城镇,搬到什么地方去。这些地方的建筑,它的是不是适合人的长期居住。因为汶川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地震多发带,整个建筑方面的城市规划的重新布局,包括它这个建筑标准,我们是不是要设定的更加好一些?这个校舍什么样一种标准?我想这个方面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个非常清醒,而且是非常强有力的回答。

其实我们看到在前一段时间,有的说,这些安置用的住房,它是不是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各级政府必须要采取一个高度重视的态度,来应对这些问题。不应该由自然灾害演变成为人祸,这是完全我们自己可控的。然后第二个问题,就是社会关心的弱势群体,比如说刚才提到的残疾人,还有失去亲人,失去亲友的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甚至还有孤儿,到底这个社会怎么来关注这些人?我想在过去的一年当中,特别是在地震发生之后的前几个月,整个全国捐资捐物是一股非常好的这么一种互助的状态,但是这个状态怎么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整个社会来关心它。既有政府部门的作为,也有这个职工,以前职工可能是零散的,职工团体它怎么持续的来关注这些问题。

还有邻里之间,因为你毕竟靠的是外头的力量,远远不如邻里之间,邻里之间怎么进行互助来提供更多的社会关怀,我想这也是我们在善后工作当中,要具体去考虑的。但这里面还可能包括一些长效的机制,就是把上述这些问题,不单是适用于灾区,还适用于其他的地区。包括其他的地震多发带,其他的这个自然灾害的多发带,我想这些建立起来之后,我们就会从“5·12”的周年当中吸取到足够的这种教训。

那么也总结我们应对的经验,去应对未来的这种发生的频繁的自然灾害,所以这就是我们要把它设为全国减灾防灾日的重要目的。

姜声扬:所以“5·12”虽然明天是一周年,但是这个重建之路还相当的遥远,还持续需要我们的关注,那我们先去一下广告,回头我们再来关注另外一个重建,那就是台湾的经济重建。各位观众我们休息片刻,回头继续《时事开讲》。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时事开讲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