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因为我们不再是跪着看西方,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我们未来是非常傲慢的面对西方,我们也不能俯视西方,中国如何跟西方产生平视,我们也希望西方如何跟中国产生一种真正的不但是物理上的平视,而且是一种心理上,距离上的平视,我跟你讲这是在过去西藏风波,还是奥运火炬传递,还是我们在筹备奥运会过程当中,已经让我们获得了一种东西。
我们也首次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外部世界对我们的误解也好,猜疑也好,敌意也好,我们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我们如何调节我们民族崛起期的我们的一种心态,使我们的心态,不在是那么的一种狂热,而是在大喜的过程当中,趋于一种理性,这都是过去的奥运会在过去一段时间,给我们筹备留下的。
地震我觉得是给我们过去四个星期,相当程度的建立了一种公民精神,那里面就是一种人性,一种爱心,同时我们也思考我们如何面对我们的国家,面对我们的民族你看在过去四个星期过程当中,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真正的我们国家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这个民族,中华民族是我们一个命运共同体。
郑浩:对。
邱震海:哪怕我们是身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其他地方,每个人的心都跟汶川的灾民联系在一起,我想这个是这个不需要用任何的政治口号,一种对民族国家的深深的认同,一种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我想这是在过去四个星期,深深的冲击我们每一个华人心胸的。
另外就是我们如何看自己,我们如何看他人,知道当别人是我们一个陌生人的真的完全跟我们没有关系的,但他只要是我们的同胞,或者只要是一个生命是一个人,我们就要跟他进行守驻相望。
所以这种精神,我想这个是在过去四个星期过程当中,给我们的一种整个的一种启示,好了,那么现在到了,承前启后的阶段,过去四个星期,给了我们那么多启示,我们面对未来的两个月北京奥运,而当我们面临未来两个月这个北京奥运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刚才我第一步已经讲到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某种指责也好,猜疑也好,乃至一种敌意也好,最近一个星期到十天,开始慢慢的有一点回来,似乎在过去四个星期过程当中,有人曾经很理解的阐述中国跟世界很可能出来一种和解,我当时就说,在人道主义的基础说,中国和世界、中国和西方,能够产生沟通,能够产生对话,能够产生平视,但是由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不可能完全做到和解,因为你大难过后,必定有民族和社会,乃至站在历史上的一些交锋,果然现在到我们逐渐走出,虽然到汶川前线,我们刚才说到,堰塞湖余震远远没有消除。
郑浩:没有。
邱震海:那么指战员还在哪儿进行艰苦的奋斗,但来自西方的很多指责又已经开始出现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再加上我们自身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我们必须看到最近在这个有一些地方,有一些灾民他的一些遇难的一些儿童,他的一些父母亲有一些请愿的一些诉求。
所以我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他在他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就他的题目叫《含泪劝告请愿的灾民》,结果这篇文章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也引起了极大的批评,乃至一些炮轰。
所以我认为如何来看余秋雨先生这个文章,是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来思考,一来讨论一个问题。
郑浩:对,2008年,中华民族经历了喜悦和悲伤,可能要从悲伤又要过渡到喜悦,因为奥运会马上都要开幕了,那么如何来调节各种不同时段的一种情绪,在下一阶段,我们再来听听邱震海的一些分析,一会我们再见。
作者:
时事开讲
编辑:
王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