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抗战] |
驼峰是抗战航空人员阵亡数量最多的地方,数百架飞机和上千名中美飞行员在这里牺牲。图为驼峰坠机的残骸。
一份名单引出一群老人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在抗战中抛洒热血,为了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什么都不顾,今人不该忘记他们。我们这些七八十岁的老头都心甘情愿地在这里工作。”1月4日中午,73岁的陈立诚老人说。
在没有太多的官方支持,没有经济上的报酬,也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连给记者寄一份资料的邮费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一群老人默默地投入到搜寻从淞沪抗战至1945年9月间牺牲的航空烈士英名的工作中。13年前,第一批3304名烈士的名单被整理完毕。如今,新发现的900多个名字最后的整理工作也已接近尾声。
而在这些名单背后,有一群几乎快被人们遗忘的老人。他们的名字虽然或许不曾多么响亮,但每个人的履历却都几乎足以构成一部中国的近代史。
华人杰,1941年考取西南联大,1944年参加举世闻名的“驼峰空运”,担任中国航空公司(CNAC)副驾驶。后曾任北京航空联谊会会长,2001年7月辞世。
王坚,76岁,曾在南京市委办公厅工作,其妻舅参加了1949年11月9日香港“两航”起义,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投入祖国怀抱。现任南京航空联谊会副会长。
万永熙,89岁,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高材生,毕业后在北平美军总部工作,并曾在国民党空军机械学校进修,当年作为美军技术雇员与陈赓大将相处多日,建国后在中科院工作,1968年中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717”的显示器就包含他的辛劳,该显示器能显示256个汉字,是最早的汉字显示器之一。
陈立诚,73岁,南京航空联谊会常务理事。
……
亲历者,相关者,包括没有太多直接联系的老人,都投入到整理烈士名单的工作中。“几千个飞行员就这么牺牲了,他们都是天之骄子,最后却连名字都没有。这几个老人现在把他们的名字找出来,刻在碑上,实在太不容易了。”华人杰之子、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中国办事处主任华建宁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