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不是无代价的:八路军精通日语背后的谜团
相关标签: | [抗战] |
2.用“八路式日语”喊话很有效
我可能真是有点儿小瞧了当年的土八路。前几年听影视界的朋友说有人想改编《敌后武工队》,我赶紧插嘴,说您有机会可得劝劝,没那个金刚钻,千万别揽这瓷器活。那《敌后武工队》是谁写的?冯志啊,冯志自己就是老牌武工队员,原著里头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是从真实的战斗中提炼出来的,他的作品能拍出原汁原味,你就是大师了,改编?最好先掂掂自己的分量……
不过朱老也承认,虽然当时要求每个八路军都要会57句日语,但多数人,如果不是做敌工工作的,日语的水平确实很一般。1944年后开始局部反攻,经常出现围住鬼子炮楼用日语喊话的情景,一时间南腔北调,敌工部的同志经常抱着脑袋哀叹,说这些唐山味儿的冀东日本话,保定味儿的冀中日本话,只怕炮楼里面的鬼子和伪军没一个能听明白。
“那还喊什么呢?”我有些不解。
老人答曰,话不能这样讲。事后从俘虏那儿知道,用这种变了调的“八路式日语”喊话,与正规的“日本八路”来喊话,效果竟然差不多。
原来,鬼子炮楼里,一听到正宗的日本人在下面喊话宣传,指挥官就会大骂“反贼”,并勒令射击,用枪炮声压住对面的喊话,宣传的内容也就听不到了。而如果是中国八路说日本话,日军指挥官总是听不懂,不知道对方在喊什么,往往也就不会射击,听之任之。日本人好认死理,越是听不明白越要听,使劲儿琢磨八路在喊什么。
有时候还真让他们给琢磨明白了,还要彼此交流一番。
于是……八路的宣传效果,也就达到了。
(::节选自《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
作者:
马兰
编辑:
胡楠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