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在中短程导弹领域的发展速度更令人心悸。
几十年内仍无法撼动美国核优势
在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最近出台的一份报告中,美国核安全管理局负责人林顿·布鲁克斯强调称,恰当定位中美核关系是重要的:它并不是双边关系中的最重要问题(经济问题才是),也不是最令人担忧的安全问题(中国的兴趣在于不对称力量,尤其是网络战)。文章指出,这种论点并不新鲜。例如,曾任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主任的迈克尔·梅曾于2005年指出,任何国家间战略关系“首先是由政治与经济关系组成,随后会依赖军事能力,主要依赖常规军力,到最后则由核能力定义 。“经验证明,核能力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有限的国家工具。”
文章称,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意图打造一种核力量结构,使当前中美战略关系转变为“相互确保摧毁”模式。如果可以的话,中国更愿意避免与美国展开核军备竞赛。北京当前的现代化项目可以提高其规模相对较小的核武库的可靠性与生存力,但不能为其提供可媲美冷战时期美苏核武库的核力量。就这方面而言,美国核威慑不会受到来自完全对等的亚洲核国家的政治压力,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逆转,中国追求“相互确保摧毁”能力的话,美国的亚洲同盟所受压力就会加大,正像冷战期间苏联追求美苏核均势时的欧洲国家一样。
文章称,一系列共识曾使美苏关系不难处理:核武器是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大国核战的代价是可怕的;双方都可以容忍地缘政治异常(如古巴与西柏林),而不是通过武力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指出,中国的战略关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台湾地区独立、中美冲突、三股势力(分裂分子、极端分子及恐怖分子)以及军事化的日本。这说明台湾不可能是中国“可以忍受的异常现象”。文章认为中国的威慑理论仍在发展。近年来,中国战略理论对二炮部队的威慑作用作出了阐释。例如,2005年《军事战略学》一书将核威慑划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个等级是最大核威慑。最大核威慑旨在以拥有核弹的数量及质量为基础威慑对手,使敌不敢发起首轮核攻击;第二个等级是最小核威慑力量,即以少量核武器威胁攻击敌人主要城市,威慑对方;第三等级是中等强度核威慑,即以充分且有效的核攻击力量,通过威胁发起对方不可承受的攻击来吓阻敌人,以此达到威慑目的。
对此,美国分析家称,中国的核威慑理论非常复杂,不仅仅旨在维持“最小和威慑”态势,以上三个等级暗示其或许认可“中等强度核威慑能力”——这种威慑能力既不过大也不过小。不过,一些中国分析家指出,中美关系的特点并不是相互确保摧毁,而是相互确保威慑。对此,文章称,这种微妙的修辞手法使中国站到了与美国“平等”的高度,不但最大化了小规模核武库为其带来的影响力,还言明了其核威慑理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 · 社科院发布报告称中国有核武器240枚、核潜艇8艘
- · 美日核密约引爆日本朝野 完全违背无核三原则
- · 二炮老式导弹换装新控制系统 精度提高一个量级
- · X-51A试飞成功 美军目标是1小时内打击全球(图)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