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证明自己的大陆架已经延伸到北极。但从一些国家的申请和相关行为来看,已经能够看出它们对该地区的兴趣。而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美国也不甘人后。美国至今徘徊于公约大门之外,并非是因为它没有为成为其中一员而做出过努力,更不是甘愿始终做一个“门外汉”,而是因为在美国强大的保守势力看来,接受这项国际契约弊大于利。当年里根政府为此提出的重要理由,一是公约中有关深海采矿权的条款不合美国利益,二是美国没能在制定这项国际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为了适应公约生效以来的新形势,美国设置了多个专门机构,如成立了国家海洋委员会、总统海洋政策咨询委员会和区域海洋委员会。此外,五角大楼还将多年前制定的“争取海洋控制”战略,演变为利用自身海上优势,“通过海洋控制权,争取陆地控制权”。俄罗斯插旗北极海底之后,美国不仅随即出动“希利”号重型破冰船赶赴北极海域进行所谓“科学考察”,而且还准备投资上亿美元,在维修旧有破冰船的同时,再打造两艘专门用于极地航行的重型破冰船,其掌控北极的决心溢于言表。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已于去年10月31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获得批准,但是这与美国全面完成审批公约的法律程序还有不小的距离,更没能中止美国决策集团关于是否接受这一国际法的辩论。有趣的是,在这种绵延多年的辩论中,反对者的观点是,不加入公约可以继续为所欲为;而拥护者的观点是,加入公约可以将这项国际公法纳入自己的主导之下。由此看来,美国是否成为公约的一员,最终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将美国的利益最大化。
对于在北极的激烈争夺,美国有媒体宣称,“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在此爆发。不管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占有大陆架,随即占有其拥有的资源,就意味着控制了更大面积的海洋,就有可能更多地得到地缘政治中可能获胜的筹码。(乐艳娜)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