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军事专家张召忠:发展超级航母没必要(组图)
2007年07月04日 11:26环球时报投票数: 顶一下  【

从科学技术冲击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对航空母舰的冲击巨大。海湾战争后,由信息技术所引起的军事革命正在席卷着整个军事领域,在未来信息战中,航空母舰这样的庞然大物究竟还有多大作用值得探讨。按照美国部分学者比较极端的意见,认为航空母舰在未来战争中将失去它应有的作用,今后海军装备的重点应该是信息装备而不是把大把大把的钱用在航母这样的平台上。

同时精确制导武器的冲击比信息技术更为实际。记得早在五六十年代,战略轰炸机一直是美国和苏联的杀手锏,因为当时98%以上的核武器要用它来携载和投掷。70年代后期,从地面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从潜艇发射的潜射弹道导弹,以及各种类型的中程、短程巡航导弹很快研制出来,并大批量装备部队,这时,决策者就开始了新的权衡:是继续发展战略轰炸机呢?还是大量发展洲际导弹?轰炸机不仅造价高昂,而且还要用人来驾驶,危险和风险都太大,而导弹不仅不存在这些问题,还具有多平台发射、隐蔽突然和破坏性大等特点,那么,结论自然是要发展导弹而淘汰战略轰炸机。

再回头看看航空母舰,既然现在的精确制导武器已经达到超视距、超远程、高精度、全天候的水平,能从1000公里、甚至数千公里外把核或高爆弹头准确地送到目标区、而且命中概率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特别是超级航空母舰呢?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尽管航母不再是主流装备,由于它仍是主要作战平台,所以发展一些这种装备也没有多大坏处,可是这种装备对于有重陆轻海传统的海军国家而言将是个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航母全寿期费用、维修保障、作战使用、人员培训、相关配套设施发展等方面。

综上所述,航母是机械化时代的装备,不是信息化时代的主流装备。自从斜角甲板式重型航母出现以后,二战时建造的直通甲板航母就早已过时,发达国家50年前就当作破烂儿处理了,但印度、巴西、阿根廷这些穷国照样买来当宝贝,虽然规定的使用寿命只有25年,可现在都超过了50年。相反,喜欢创新的美国人却提出了多种新方案,积极为航空母舰寻找替代品。比如,有人提出用半潜式导弹运载和发射舰取代传统航空母舰的方案,设想建造一种长270米、宽32米的隐身型半潜式水面战斗舰艇,满载时露出水面的干舷高度极低,只有1.5米,上甲板采用隐身设计,雷达散射面积很小,不携载任何飞机和直升机,只装备500枚垂直发射的防空、反舰和反潜导弹,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武库舰。据说造价只有5亿美元,仅相当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一年的维持费;从研制、建造到形成战斗力只要5年的时间,而航空母舰要完成这样一个周期则至少需要20年!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类以携载精确制导导弹为主的攻击型舰艇在将来很可能将部分取代航空母舰的作战任务,无人驾驶的、具有一定人工智能的导弹将逐步代替有人驾驶的常规型飞机去执行那些危险性更大的纵深突击任务,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尽管航母现在仍在被广泛使用并成为许多国家追求的目标,但要看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航母早已是一种气息奄奄、日薄西山的装备了。张召忠(作者是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海军少将。)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唐毓瑨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