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辽阔海疆的需要:刘华清曾大力谋划发展中国航母
2007年01月12日 09:43南京周末投票数: 顶一下  【


想象中的中国两栖攻击舰,拥有直通甲板

1987年3月31日,我向总部机关汇报了关于海军装备规划中的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这两个问题,涉及到海军核心力量的建设,是关键性问题。这两项装备搞出来,从长远看,对国防建设是有利的。这两项装备不仅为了战时,平时也是威慑力量。这次汇报中,我向总部同志详细分析了两大问题的需要和可能:

关于航母问题,当时,我们对海上机动编队只考虑到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但进一步研讨后发现,这个编队如果没有空中掩护,无法到岸基飞机作战半径以外作战。后来在研究台海斗争时,我们又发现,使用岸基飞机非常浪费,因为留空时间短,所需飞机和机场就要很多。我们还分析,不发展航母,海军还是需要发展驱逐舰和护卫舰,靠它们组成海上机动编队。如果发展了航母,这些舰艇既是护卫航母编队的舰只,也是海上机动作战的舰只。在现代条件下进行海战,没有航空兵作掩护,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如果发展了航母,并不需要增加飞机的总数量,只是飞机的性能有所不同,飞机的价格高一些,但也不会高很多。因此,发展航母编队,是一个如何调整装备经费使用方向的问题,不需要大量增加装备费。更重要的是,有了航母,海上机动作战编队的作战效能会大大提高。至于技术上能不能自力制造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经与航空、船舶等有关工业部门领导、专家研究,他们认为,条件基本具备。当然,有些特殊装置需要认真对待,也是可以解决的。

我接着说,我们设想,对航母的发展,“七五”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这样安排,第一,从经费上看,在当前和分摊在今后每年中,并不需要花太多钱。第二,从技术上看,发展它是有各方面好处的,可以带动国家和国防需要的有关技术的发展。第三,预研过程中,可以对航母的战备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摸得更透,有利于作出最后的科学决策。

这次汇报,在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机关产生了一定影响。后来,国防科工委组织科研单位和海军装备系统开展了有相当深度的论证研究工作。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