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警戒机部队:中国战舰打击范围的倍增器
2010年03月26日 08:22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运输机]

运-8电子侦察机(资料图)

小到锁扣、油泵,大到发动机、起落架,他们对机身上数万个零件的维修周期进行统计分析。最终,他们将某型警戒机工厂给定的定寿部件由300多项减少到60多项,飞机完好率提高12.5%,翻修周期延长三分之一,单机定检维修费用节约300多万元。

该师装备部部长王延浩告诉记者:“过去,某新型飞机中修需用时46天,通过维修方式改革,如今仅用28天就可完成,标志着我师维修保障能力取得历史性突破,受到海军首长和机关的高度称赞。”

维修模式改革的硝烟未散,高工们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2009年的一天,高工们到地方民航参观学习时,一个数据让他们夜不能寐:民航一架飞机平均每年飞行时间超过3000小时。

质控专业的“领军人物”杨玉田高工清醒地认识到,军机与民航飞机在飞行时间上的差距背后隐藏的是落后的维修理念。长期以来,部队飞行训练一直恪守着“飞机必须完好才能放飞”的“铁律”,从不敢越雷池半步。杨玉田、李兆秋、刘跃光和北航陈福华总工,将存档的所有飞机故障都找出来,对带缺陷飞行进行安全性、科学性评估。

2009年11月底,经过360多天的刻苦攻关,杨玉田担纲的国产某型战机“最低放飞标准清单”课题主项目经海军专家组鉴定,获得了通过。此举,标志着该师战机的任务出动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

小飞机大都有机库,大飞机防台风却没有那么简单。该师装备的是螺旋桨式飞机。过去,台风登陆前,战士们总要将战机来个五花大绑进行固定,但最多只能抵抗8级以下的风,巨大的风力还会造成螺旋桨反转严重损坏发动机。随着使命任务的拓展,该师常年飞往东南沿海执行任务,防台风任务更加艰巨。往往一次台风过境,前后要停训多天。

时任师装备部部长、现南航装备部总工程师的王胜军带领曹大芳、王文军两位高工冲锋在前。他们就在修理厂的车间里加工出一套轻巧简易的刹车试用系统,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