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警戒机部队:中国战舰打击范围的倍增器
相关标签: | [运输机] |
运-8海上巡逻机(资料图)
上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爆发,美军空中预警战机等信息化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掀起了新一轮军事变革的浪潮。
那年,南海某演兵场,战云密布。一支“敌”舰艇编队正悄然向我驶来,“某号海区发现‘敌’舰艇,立即实施引导攻击!”此时,“敌”舰艇编队早已被我警戒机率先发现,数据随即传输到我海上、空中和陆地部队,多波次立体攻击随即展开,海面上升起一团团浓烟。
“蓝军”指挥官大惊失色,以往的安全距离上为什么会被“红军”发现并遭到攻击?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的海战场因警戒机的首次成功投入使用,我作战群前出作战半径成倍提高,标志着我军海上作战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官兵说,让“千里眼”更明的就是被称为该型雷达“保障之父”的高级工程师——刘跃光。
2004年2月,由刘跃光等创建的某新型雷达机房正式投入使用。外国专家组验收完该型雷达“维修测试系统”后,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因为该系统比他们国家的测试系统整整多了10项测试内容,而且系统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明显更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透视海战 使命托鲲鹏突破重围
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然而,年过半百的高工们仍然笔耕不辍,冲锋在学习新装备的第一线,并敢于向世界性课题发起冲击。
几十年来,航空兵机务部队一直沿用“以预防为中心”的维修模式,飞机经常定检、机件频繁校修,这种过度维修导致机件寿命缩短,飞机完好率降低。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北航装备部陈福华总工程师担纲的课题组,确定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杨玉田、李兆秋两位高工带领20名业务骨干,向这个中国航空业不愿尝试、军内不敢涉足的课题发起了挑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 · 专家:新型大运将催生真正的中国大型军用机群
- · 美国空军参谋长称不会再购买C-17运输机(图)
- · 分析中国200吨级运输机:个头太大 不宜改预警机
- · 外媒:陕飞已停止运-9设计工作 尚未获确认订单
编辑:
胡楠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