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AC313总设计师徐朝梁:首次配备APU辅助动力舱
2010年03月19日 11:17中国航空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项目于2008年底正式启动。徐朝梁受命主持研发AC313之初,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组织一个项目团队。

当时,直升机所型号众多,各条战线都存在人力资源紧缺的压力。徐朝梁找到朱敏峰商量解决人员的问题,朱敏峰当即表态,自己愿意加入这个团队。之后,由徐朝梁挂帅,朱敏峰、孙东红、文丽辉、吴文敏、罗雄、常莉等组成了团队的中坚力量。团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青年人占了绝大多数。

AC313研发项目团队出发了,他们从此踏上了“苦行僧”的旅途,同时也开始了“完美”的追求。

在孙东红看来,AC313的研制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参研各方之所以能够协同一致,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这就是项目团队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在项目启动之初就首先清理技术状态,确定完整的技术状态清单,这份清单非常细致,从系统、总体、工艺各方面一一详细罗列,具体到了每套图纸和零件,它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实行设计生产一体化,保证出图和工艺的并行开展。技术状态清单既是发图的依据,也是工艺的目录,使设计和生产双方都做到了心知肚明。

团队发挥了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智慧的火花在每周星期日的例会上集中碰撞。大家把周例会比喻为“斗地主”,在会上,大家找问题、讲问题,激烈的争吵和思想交锋过后,收获的是问题的答案。生产厂的同志参与讨论,研发和制造双方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不同的意见都在会上解决了,会后大家当然会步调一致。”孙东红对此深有体会。

为了保证技术水准,徐朝梁邀请了多名已经退休的直升机老专家作为顾问,与青年设计员一同开展工作。在徐朝梁的表率下,团队成员起早贪黑,工作中力求早思考、早计划、早开展。有一位女技术员,很长时间内竟没有看到孩子睁开眼睛的样子,因为当她回到家里时,孩子已经睡着了,而当她第二天上班时,孩子仍在梦乡里。

工作中不能留遗憾、带缺陷,这是徐朝梁的追求,他也把这种压力传递给了团队的每一个人。

文丽辉和丈夫都是AC313项目团队的成员,她为自己能够参加该型号的研制感到特别骄傲,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参加该型号的研制,她收获颇丰,不仅技术上大有长进,而且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文丽辉说:“虽然工作压力非常大,干得也异常辛苦,但是我从未感觉到苦,我一直觉得非常愉快,因为我能够真切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