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号驱逐舰创下拦截空中目标距离最远纪录
4月23日,接受检阅的中国海军常规潜艇
然而,胡中明依然告诫大家:“要瞪大眼睛查找问题,把每一次出航都当成第一次。”
过去,潜艇发生破损后,水兵一般是通过敲击水密门与相邻舱室联络。根据敲击次数和频率的不同,发出各种信号。训练中,胡中明感到:这种方式在新型潜艇上肯定行不通。特别是在断电情况下,舱室嘈杂,隔舱很难听见。有没有更便捷、高效的办法?
穿行在舱室中,胡中明发现,水密门上有个有机玻璃做成的观察窗。他眼前一亮:何不把各种信号做成一个个“荧光字牌”?紧急情况时,把“字牌”放在观察窗上,相邻舱室便能看得一清二楚。
不久,一套“损管联络牌”放置在了全艇的各个舱室。从此,舱室间进行信号传递多了一道“保险”。
在胡中明看来,创新训练方法,也是提高新型潜艇安全系数的保障。以往,潜艇在水面航行时,舵信兵在舰桥操纵方向舵。一旦水面操纵失灵,便要马上下到舱室转换操纵方式,最快也要近10秒。10秒!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海战中太长了。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10秒“夺”回来?
经过深入调查论证,胡中明决定:让与舵信专业相邻的指控专业艇员接受舵信专业训练。这样,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指控兵便能及时“顶岗”处理。受此启发,胡中明又在全艇倡导开展了岗位交叉训练,艇员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编辑:
胡楠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