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直升机] |
物资的发放也是严格的统筹难题,必须考虑到长期性和普及性
灾区急需物品的信息不断通过电视、广播、电话、网络等各种官方和民间渠道向外传递;来自政府、军队、民间组织甚至公民个人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然而,地形复杂余震不断,通信仍未完全畅通,双方供求信息的对接难免出现障碍,而灾区所急需的物品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的捐赠情况不断发生变化。
从15日到19日,记者几次拨打四川省驻京办事处接受物资捐赠的热线电话,灾区急需的物品除了帐篷、药品等始终缺乏之外,又增加了奶粉、妇女用品……
物资的空间大调配则是另一个难题。
灾后十天,灾区最缺的是帐篷;灾后十五天,灾区最缺的还是帐篷;灾后二十天,灾区最缺的仍然是帐篷。
中国红十字会目前只有六个区域性的备灾中心,储备的帐篷大概18000多顶,已全部调出。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说:“无论从我们仓库的数量,从我们仓库储存的救灾物资来看,确实,我们的量远远不能适应灾区人民的需求。”国际红十字联合会发出的10万顶帐篷的呼吁后,伊朗的红新月会立即表示,他们的库房里现在就有10万顶帐篷,是不是可以全部调给中国红十字会?“与其他国家的储备能力相比,(我们的)太单薄了。”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但每一个人都未必能出现在最合适的地方。这时,更需要综合指挥部门运筹帷幄,完成这项超级复杂的任务
由于对巨大地震灾害缺乏应对经验,统筹调配的困难也同样发生在人员调配上。这个问题首先反映在与国际救援力量的信息沟通不足。比如千里火速来支援的日本救援队伍,最擅长都市救生,但一开始被安排在了灾情比较严重的山区青川县。而后,由于道路被毁,他们又花费4个小时,徒步20公里转移到都江堰实施救援。
为保障物资抢运分发的人员调配同样是个难题。一些灾区现场的目击者称,很多地方人力不足延缓了救灾物资的分拣和发放:“运到地方,找不到人卸货。”“东西没人分类,吃的和衣服都堆在一起。”
江亦曼说:“特别是刚开始,我们还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我们的热线电话全都是靠我们的志愿者去接,我们接收捐款,也全都是靠志愿者……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现在给我们帮助工作的志愿者,将近上千人。”
相关新闻
- · 中国唯一国产大型直升机直-8抗震救灾纪实(图)
- · 俄计划耗费3亿美元研制米-54未来型直升机(图)
- · 米-26连续吊装15台大型机械 二号机未投入作业
- · 山区天气状况好转 33架民航直升机救援恢复正常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