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副总指挥:我国技术进入途中跑过程
2008年09月30日 08:58央视《新闻1+1》 】 【打印

主持人:

目标飞行器就是先要。

马兴瑞:

先要打到轨道上去。

主持人:

在那儿等着。

马兴瑞:

它在轨道上飞行。然后我们打一个神舟八号,那么目前按照载人航天的统一部署来,应该说可以把一个无人的神舟八号和我们的天宫一号进行一次交会对接。那么交会对接这个技术来看呢,主要复杂于刚才宿双宁讲的,它首先要在一个轨道上从远距离到近距离,然后把它交会对接起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空间体。这个你想象是比较难的,主要难在,第一,首先我们要知道轨道飞行器跟飞机不一样,它是打到了一定的宇宙速度以后才能绕地球飞行,所以它飞得很快,每秒差不多将近8公里,飞得很快。那么可想而知,目标飞行器在前面飞,那一般来说神舟八号这样一个追踪飞行器,我们科学术语讲的,就从后边追它,首先要跟它进入到一个轨道平面上,然后追上去,包括远距离的测量通讯,你瞄准了,我追你得有多远,因为人有大脑比较清楚,我有多少距离。那么远距离测控怎么办,近距离怎么办,交会对接怎么办,这里当中我认为交会对接有几个大的难点:第一个是整个两个飞行器轨道的控制相当的精准。第二个追踪过程当中的,特别是追踪飞行器就神舟八号,必须有很好的自己控制能力和对前面目标的。

主持人:

跑快跑慢了都不行。

马兴瑞:

都不行。第三特别近距离的时候,还要稳下来,我们还要靠激光雷达等等。最后交会对接这一刻,又是要非常复杂的我们叫交会对接的机构,那么现在都是三个爪的对接起来以后,不仅机械对接。

主持人:

严丝合缝。

马兴瑞:

严丝合缝,还要把液、电、气通上,然后开开舱门,宇航员才能近取,所以应该说非常复杂。

主持人:

您刚才说了这句话也非常关键,先发了一个天宫一号,在以8公里/秒速度在飞,后面神舟八号就追上去,然后连接在一起,神舟九号有可能也是无人的再试一次,就像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都是没人的,但是神舟十号有可能是载人的,是不是就刚才您最后这句话了。对接完了之后,咱们航天员还要从十号追他的神舟十号里头尽到目标飞行器里头去?

马兴瑞:

是这样的。

主持人:

那开门、关门、密闭,然后联通,生活保障,生命保障。

马兴瑞:

目前包括美国和俄国整个的交会对接技术来说完全掌握了,而且他们已经在空间站当中完全应用起来了。现在看,应该说他们掌握得更好一些,我们现在正在全力以赴的攻关,因为这项技术,说实话大部分都得靠自己的自主创新来实现,很难靠引进,所以我们觉得这项技术对我们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来说,对我们航天人来说,应该说还是压力很大的,任重道远。

主持人:

必须要自己去突破。

马兴瑞:

因为已经定了这项技术要马上攻破,地面要做大量的仿真实验、大量的对接实验要进行实施,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地面的实验室和仿真系统。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针对这一点,我听说由于天宫二号它在太空当中飞行的时间只有两年,这也就意味着神八、神九、神十必须在两年之内,在它的生命周期里头打完是不是,这又是一个挑战?

马兴瑞:

是这样的。比如天宫一号现在我们设计寿命是两年,刚才张建启副部长也讲到,我们是想在两年之内实现三次交会对接。否则的话,它寿命到期了以后,你又要重新打一个比如天宫二号。但是目前来看,我们做到两年的寿命是有把握的,因为我们在目前神舟号飞船的基础上,我们再研制一个小型的目标飞行器,也就是小型的空间实验室,正在全力以赴的推进。

主持人:

我明白,但其实它的难度就在于,一旦把天宫一号一打上去之后,神八、神九、神十的时间表就必须确定的,你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马兴瑞:

必须在它的寿命期跟他进行对接,它一旦失效了,那么你就得重新打一个目标飞行器。

主持人:

明白。《新闻1+1》带给您不一样的解析,之后继续关注。

节目导视: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在一系列新突破中圆满成功,随之而来的神八、神九、神十还将有哪些新的突破,中国航天的太空探索之路又将如何行进?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环保通信两千项技术成果已经移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国能否进入太空经济时代,当航天科技转化为民生福祉,航天产业又将如何助推中国经济稳步前行,《新闻1+1》正在解析。

节目导视: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在一系列新突破中圆满成功,随之而来的神八、神九、神十还将有哪些新的突破,中国航天的太空探索之路又将如何行进?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环保通信两千项技术成果已经移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国能否进入太空经济时代,当航天科技转化为民生福祉,航天产业又将如何助推中国经济稳步前行,《新闻1+1》正在解析。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航天科技

主持人:

欢迎继续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如果说刚才谈到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跟我们每个人的梦有关,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话题就跟每个人的生活有关。马总,其实说到航天的时候大家会觉得热血沸腾,但是在热血沸腾的同时,梦想实现的时候也希望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具体的改变。比如说航天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具体改变,变成一个大的产业。

马兴瑞:

岩松提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也是中国航天发展,我们是从1956年开始算起,1956年4月8号,那么今天也就是52年的发展历程。应该说中国航天发展到今天,更加迫切的就是你讲的这个问题,能够怎么想,怎么能够把航天技术更快的、更广泛的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为我们建设创新国家,按照我们自己的行话讲我们要富国强军,要贡献力量。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们当前总体看打到轨道上的卫星的数量或者是空间飞行的数量还有限,也就30颗左右,那么这30颗来看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为国民服务,包括为我们军队服务。那么我们下一步发展目标,就是要尽快的能够建设成我们国家独立自主的,我们过去想叫一个空间基础设施,实际上它的主要是以广播通讯卫星这一大类为主,包括对地观测卫星为主、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也包括我们大量的各种用途的摇杆卫星,还有一大类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导航卫星,大部分就是这几类,这几类卫星一旦形成之后,很重要的应用到我们国民经济、国防各个领域中。

主持人:

我举一个例子,刚才您引用这些多少带有一些专业的术语,生活中有没有我们普通人感受很明显一些事件,也让你们有紧迫感、责任感,觉得受刺激,觉得这个技术突破了,这个情况就会立即发生改变?

马兴瑞:

比如说今年汶川大地震,5月12号的大地震,这个大地震应该说这次给我们的人民生产,特别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地震发生以后,我们最想知道的到底怎么样了,可是我们的通讯基础设施遭到了毁灭性破坏。那么如果说我们有两颗左右,现在当然我们返回了测算,如果两颗大容量的包括S波段的应急的卫星通信系统,基本上可以保证每个村有这么一部我们国家自己应急卫星系统,就可以利用这个系统使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能够随时的掌握到在灾区情况。

主持人:

这是很重要的。

马兴瑞: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地面网络在自然灾害的时候是很容易找到它,比如这次春节前的雨雪冰灾也是影响地面网络,那么天气的网络一般来说很难遭到破坏,所以这个用处就非常大。

主持人: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做直播的头两天急死了,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但是汶川里头到底什么样,不知道。直到有一个工作人员到另外一个地方通过网络等等传出消息,才知道那儿的损失其实没有北川大,但是很多的力量在向汶川走,北川也失去消息。如果我们要有航天卫星的突破,是第一时间能够了解到哪儿瘫痪。

马兴瑞:

所以我们现在设计了大容量广播的一种通讯S波段的卫星,我们正在向中央政府来提出建议,建立我们国家的特别是在应急的情况下的这种通讯的能力。我想我们国家不仅仅靠地面网络,这是非常不安全的,还要有天机的网,这是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我们现在已经自然感觉到用得很好,比如气象卫星,因为我们跟中国气象局很熟,因为他是我们很好的用户,我们国家发展了机轨的轨道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我们《新闻联播》之后的云图基本依赖于风云二号的两颗星,而且是我们两颗星在轨道上运行。这个云图现在看来是越来越多,因为天气预报,我看现在离开气象卫星大概是很困难的。

主持人:

很难做。

马兴瑞:

很困难。

主持人:

那将来还能提升什么呢?

马兴瑞:

比如说下一步我们要发展我们的导航卫星。美国人发展了GPS(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现在已经有人预计,特别是专家提出来,导航卫星只要你想到了怎么能用它它就自然能用,就到了这种程度。那么去年整个太空经济发展当中,导航卫星的应用发展得非常迅速,也很迅速。俄罗斯建立了格罗纳斯,欧洲人也要搞伽利略,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也不能完全依赖于美国,所以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导航卫星系统,这样系统的应用也是用处是非常广泛的,人们会用起来非常方便,所以这个领域也非常非常多。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