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专家陈闽慷解读神舟七号发射
2008年09月26日 08:12人民网 】 【打印

[主持人]:这次像我们知道有一个航天员,他是要实行舱外活动的任务,其他的两位航天员会不会有其他各自的任务?

【陈闽慷】:我看了一些资料,有一个航天员出舱,另外一个航天员要帮助他,两个人可能都要出来,都要进行出舱活动,另外第三个航天员在舱里面等待,帮他们做一些操作。

[主持人]:发射中心还是秩序井然,大家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

【陈闽慷】:现在到了20:53分了,距离窗口的前沿,已经进了负15分钟的准备程序了。

[主持人]:这个时候发射中心的准备程序主要针对哪些方面?

【陈闽慷】:这时候基本上,作为火箭来讲,应该是火箭的各个系统最后一次数据的整个的看一遍,在点火之前最后看一遍。

[主持人]:相当于检查一遍。

【陈闽慷】:对,这会检查好了以后要报告给工程的总指挥,要批准,就是整个的情况都已经检查好了,请允许我们进入下面的程序,点火发射。有这么一个程序。

[主持人]:一般来说这样的程序大概持续多长时间?

【陈闽慷】:报告的程序应该很短。

[主持人]:检测所有的数据?

【陈闽慷】:检测数据都是自动化的,都可以自动化地看。

[主持人]:我也会感到不自禁地紧张,因为确实这个事情所有人太关注了。我们继续回到刚才那个话题,老一辈的科学家对于我们的启示,因为你看到这些确实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老一辈的科学家,为了今天的局面,好多人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陈闽慷】:在一些纪录片里都可以看到,当时老一辈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他们当时工作的身影,实际在我们这些小辈看来,心中是充满对他们的敬仰,这个是我的切身的感受。因为是他们开创了咱们国家的航天,是他们研制出来了中国的第一代运载火箭,这个是没有基础的,我觉得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到现在为止,我们所做的这些,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继续前行。没有他们的基础,或者没有他们的付出和努力的话,我们没有现在的高度。

[主持人]:用他们的话形容就是白手起家。

什么时候准备好了,具备条件了,什么时候就实施发射任务

[主持人]:我们现在看到胡总书记。

【陈闽慷】:胡总书记肯定要在这里看看起飞的关键时刻。

[主持人]:这个是专门的瞭望塔?

【陈闽慷】:对。实际上你看我参加了这么多次任务,真正在外面去看一次火箭发射还没有。

[主持人]:这是第一次。

【陈闽慷】:每次都是坐在控制间里面,或者坐在指挥间里面,看到的都是从电视上传过来的视频。

[主持人]:我们因为是听不到声音,所以我也不知道现在画面里是什么样的状态,大概是属于最后的检测。

【陈闽慷】:是不是刚才我说的这个,向工程总指挥报告。

[主持人]:这里有个问题,这位网友说,因为我们刚刚在奥运之后,所有中国人的热情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高点,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射“神七”是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陈闽慷】:实际上“神舟七号”这个任务,参与这个任务,我们叫八大系统,或者是其他系统也好,包括发射场,包括运载火箭、飞船等等这些。想要组织这么庞大的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协调过程,当时没有考虑,在我的印象里没有考虑一定在奥运之后,国庆之前,不会的,当时肯定是按照原来的计划一步一步做,什么时候准备好了,具备条件了,什么时候就实施发射任务。可能是地面跟他们在通话。

[主持人]:现在是倒计时10分钟。我们一共所看到的四块屏幕,分别都是有什么作用?

【陈闽慷】:四块屏幕在不同的,发射前的不同时段,显示内容也不一样,根据每个时段的主要工作,显示相关的数据,还有根据不同时段,大家关注的视频,可以显示不同的视频,还是可以切换的。

[主持人]:那当年你在发射中心的时候,你主要是盯着哪块屏幕?

【陈闽慷】:我主要是盯着中间那块屏幕,当然这个屏幕跟西昌的不太一样。西昌的是五块屏幕,比它多一块。

[主持人]:可能也是五块屏幕,但是镜头掐掉了?

【陈闽慷】:这是在北京。

[主持人]:像我今天也是听王教授说,我们有好几个控制中心,同时做一个事情,不同的控制中心他们关系是什么样的?

【陈闽慷】:实际上离火箭最近的那是在酒泉,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要监视上面传下来的数据,就是飞船的数据,火箭的数据,这些数据同样也可以被其他的地方,比如我们在西安也好测控中心,在北京也有指挥中心,这边也可以看到。在西安、北京不同的地点,酒泉还要肩负指挥的作用,他监视现场的指挥工作,哪个时段要做什么,酒泉要有指挥。

[主持人]:最后按按钮的是在哪里?

【陈闽慷】:在酒泉。

[主持人]:为什么选择在火箭最近的地方?

【陈闽慷】:按按钮吗?

[主持人]:对。

【陈闽慷】:按按钮是关键的一步,按下去按钮火箭要进行发射,必须非常可靠,在北京是可以实现的,没有问题。但是从北京到酒泉这么远,需要有很多的传递路径,有很多的环节会不可靠,那么这个也是不允许的。应该是以最简捷的路径,而且离它的指挥最近。

[主持人]:今天晚上肯定是令很多人难忘的一个夜晚,所以很想问你,您在从事火箭设计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哪些事情让你到现在还非常有感触和难忘的?

【陈闽慷】:让我想想,可能这么几件事情吧,一件事情就是记得去年的嫦娥一号,这个任务很有挑战性,为什么呢?就是只有三天的时间可以发射,之前之后都是不可以的,这是由于卫星要跟月球交汇。在这三天里,每天只有35分钟的时间,也是窗口很短。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准时发射,当时也是叫准时发射,难度非常大。当时就是通过努力,最后真是在预定的那一天,预定的那一个点,那一分火箭起飞了,觉得很有成就感。

[主持人]:现在已经是倒计时7分钟左右吧,9:02分了,还有5分钟。像我们倒计时30分钟、15分钟、5分钟,最后3分钟,每个阶段是否都有不同的非常清晰的指令?

【陈闽慷】:这个要现场的指挥下达给飞船,下达给火箭的各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一个很详细的预案,可能干什么都是这样,都有详细的预案,开始做什么,一、二、三、四、五都是按照这个预案,或者按这个程序来走的,这种比较严密的指挥系统才能保证飞船按时起飞和发射。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到倒计时10分钟左右他们是在检测火箭的所有数据,汇报上来,现在倒计时5分钟,他们主要做些什么?

【陈闽慷】:5分钟这时候主要是火箭的箭上的一些设备,要开始工作了,要进入待发状态了。刚开始大家给它提供电源了,现在是火箭上的设备,或者电池开始工作了,不需要地面的支持了,它就可以飞起来了。

[主持人]: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远远的可以看见火箭的全貌了。

【陈闽慷】:对,火箭跟发射塔还有一些杆,长长的,连在一起,那就是地面的一些测试的电缆,还有一些管路。

[主持人]:这是不是说明测试还在进行。

【陈闽慷】:就是通过有线还保持着联系。在负30秒的时候会打开。

[主持人]:刚才我们一直说红色按钮的事,他说火箭发射过程,是不是只要按一下红色按钮就行了?

【陈闽慷】:简单地说,只要按一下按钮,其他的事情都搞定了,就可以飞起来了。当然按一下按钮之后,按钮之后的动作,都是大家看不到的,都是一些自动的动作。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到画面。

【陈闽慷】:大家可以看到他们还很轻松,航天员都很轻松,还在活动。做最后一项检查,我感觉他们好像最后检查一下航天服的固定,自己的状态。一会儿火箭飞起来以后,就像你在床上躺着,火箭飞起来,就哗一下躺下,就把你牢牢按在床上,让你动弹不了。一会他们大概要承受自己体重的5倍到6倍的重量,压在身上。

[主持人]:像这样,他们平时训练也是按照这样的模拟来训练的?

【陈闽慷】:我记得前天看到电视里面航天员训练的时候,在离心机里要到8倍的重量。要超过实际承受的情况进行训练,很严格。

[主持人]:在这种过程中,航天服会不会起到减缓的作用,或者一些帮助的作用?

【陈闽慷】:会。他这个姿势也可以帮助他抵抗住这个重量,如果你是站着的话,重量会更重,都压到腿上,这样做的话,可以保证整个身体放松,而且人最关键的脊柱是放松的,在这个重量情况下。

[主持人]:他们不是躺着,也不是坐着,像是蜷缩的状态。

【陈闽慷】:像婴儿在妈妈肚子里最舒服的状态。

[主持人]:他们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到?

【陈闽慷】:进入轨道。

[主持人]:离开地球。

【陈闽慷】:对。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