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专家陈闽慷解读神舟七号发射
2008年09月26日 08:12人民网 】 【打印

如不具备出舱能力,对于飞船和空间站外部的一些设备的维修就很麻烦

[主持人]:今天我们在会客厅里除了看着同步过程聊天,同时也在强国论坛设置了页面,现在我们可以花一些时间解答网友的问题。这里有一位网友说“神七”的发射有哪些科技的意义?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还是比较大的,咱们还是针对火箭这一方面吧?

【陈闽慷】:我觉得是这样,“神七”发射大家刚才也听到,它跟“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两次任务相比,火箭本身有了改进,我也可以说每一次火箭飞行,相对于以前的各次飞行都有自己的改进,对于火箭的技术来讲,经历过一次任务,参与过一次飞行,获得过一次数据,就有一次提高,不是每一次飞行的火箭都是不变的。它不断地在做可靠性提高性的工作,不断地改进,采用一些新技术,不断地做一些创新。所以对于火箭来讲,这一次“神舟七号”的任务,本身的特点,意义很重大。但是对于火箭来讲是不断前进中的一步吧。

[主持人]:这里还有问题是,在“神七”发射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和看点?这可能就是普通网友,比如像我们外行看不懂,就不明白什么样的具体情况,应该着重看哪部分?

【陈闽慷】:“神舟七号”这次的特点比较鲜明,因为一个是在火箭这方面,我们在“神舟六号”这个任务中,增加了视频信号,可以在火箭飞行过程中可以看到火箭的舱外的情况,可以俯瞰大地,这是一个看点。可能数据传得比较慢,回来比较慢,需要一些解码等等。但是没关系,这个不影响,可以让我们能体会到火箭升空过程中,地球逐渐变小,最后那个过程,我觉得还是挺有意义的。

【陈闽慷】:这次在“神舟六号”任务的基础上,“神舟七号”又增加了一些视频,这些视频也是对于火箭来讲增加的视频,就是看火箭的发动机还有分离等等这些细节,这还是挺有看点的,但是我不知道能不能看得到。

[主持人]:为什么会加这样的一些视频?

【陈闽慷】:这个就是第一次做,以前从来没有长征火箭带一个摄象头去看一下,第二个就是对于我们了解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各个系统的工作状态是有帮助的,看看发动机工作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分离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实际上对于飞船来讲还有一个很特别的,我们叫伴星,这是由飞船释放出去的一颗小卫星,它上面装了一个摄象头,可以从它的角度远距离地看“神舟七号”飞船在轨飞行的情况,这也还是让人很期待。

[主持人]:特别让人期待,我觉得最让人期待的是最后的航天员们的舱外活动,舱外行走,那个是最让人期待的。这是首次进行舱外活动,这次肯定是具有很强的突破意义,这对于我们火箭的制造有没有什么影响?

【陈闽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实际上对于航天来讲,或者航天技术来讲,还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像这种飞船也好,或者像空间站也好,它在轨道中运行的时候,如果咱们不具备出舱的能力,对于飞船,对于空间站外部的一些设备的维修就很麻烦,我们就够不到,看不见,摸不着。

【陈闽慷】:另外一个方面,将来比如说具备载人登月这种条件的话,你必须得走出去,必须走到月球表面上去,这也是一个出舱。当然空间环境不一样。但是有很多的技术,可以通过出舱行走实现突破。

[主持人]:中午的时候王德纯专家也来说,舱外行走是第一步,也是为以后打下第一步,做好准备。这次舱外行走对火箭系统的设计,会不会提出改进的需求?

【陈闽慷】:这个没有直接的需求,因为这个实际上是对于飞船系统来讲,对于船来讲,它的改进会更大一些。对于火箭来讲,可能由于这一部分的改进没有设计。

[主持人]:像有些媒体报道中我们也了解到,“神七”在完成箭船对接,进入垂直转运的阶段难度最大的阶段,是不是一个比较准确的说法?

【陈闽慷】:难度比较大。

[主持人]:但不是难度最大的?

【陈闽慷】:各种难题里面的一个,其中的一个。

[主持人]:这个难度为什么会那么大?

【陈闽慷】:在飞船跟火箭对接之后,整个飞船和火箭的组合体要运到距离测试厂房1.5公里外的发射塔,它不是采用咱们一般的水平火箭整个躺倒的运输,就是坐在发射台上,立在那儿,这么运过去,一个是距离比较远,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里唯一的一种采用垂直运输的火箭,其他所有的火箭都是水平分段运输到发射塔,然后再垂直一级一级地对接起来。它是在厂房里对接好了,测试好了,再推出来。1.5公里的距离看着好像很短,但是对于这么大的庞然大物,对于速度、风速要求都非常高,也非常精确。 1.5公里长的铁轨也是要求非常精确。

[主持人]:说到风速我们在电视上也是看到那边的风速也是比较大的,大风对火箭发射具体影响在哪里,是不是地面有风都会影响到火箭的发射?

【陈闽慷】:我们可以分成两段看,咱们在地面刚刚起飞的时候,火箭离地面的高度不高,会受到靠近地面的风的影响,我们叫地面风影响。这时候我们应该关注,风不能太大,如果太大的话,在这段时间可能会给火箭一个横向的干扰,我们叫横向的干扰。火箭可能会出现横向的摆动,有可能会碰到发射塔,这是不允许的,所以对地面风应该有一个严格的要求。最大不大于多少。

[主持人]:最大是不大于多少呢?

【陈闽慷】:这个具体值我不记得了,这就有一个比较细致的要求。但是飞起来以后,这个要求更加严格,在飞行过程中,刚才叫地面风,这个叫高空风,高空风也有影响,这个风也不能太大,太大的话,火箭飞行中的载荷比较大。这个都是有严格限制的。

[主持人]:之前嫦娥那一次,你们对风力事先是怎么预计的?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

[主持人]:我们再看看网友们有没有什么要提问,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这位网友说作为中年人,您觉得研究运载火箭,其实我觉得您应该是个青年,绝对是青年。您觉得研究运载火箭的老一辈科学家留给你们的最大财富是什么?

【陈闽慷】:实际上对于最早创立咱们国家航天事业,研制咱们国家的最早型号运载火箭的这一批的科学家也好,或者工程师也好,我们确实是小辈了,小辈的小辈了。

[主持人]: 现在画面已经切到内部了,你看航天员现在什么样的状态?

【陈闽慷】:航天员现在应该是水平的躺在各自的椅子上,面向应该是天空吧。

[主持人]:他们现在只是等待发射,中间不需要再做什么其他事情?

【陈闽慷】:他们应该是等待发射,应该没有太多的操作。他们应该是监视整个飞船在发射前的这些状态的设置,准备情况。各项的指标,各项设备的工作情况是不是完好,是不是正常。当然地面也可以看到,他们也可以看到。

[主持人]:他们可能和地面感受的还是不一样。

【陈闽慷】:对。实际上地面这边看到的数据更多,气象的发射场的一些数据,包括火箭的,包括飞船的都有。

[主持人]:他们待会升空的时候,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还是他们会调整?

【陈闽慷】:火箭点火以后,一直在火箭的整个工作段,他们都应该是这个状态,不会有变化。

[主持人]:我很想问,像“神七”的内部内入舱,你自己有没有进去过?

【陈闽慷】:我从外面看了看,没有进去过。

[主持人]:那个红色的是什么东西?

【陈闽慷】:我猜想是不是一些用于出舱活动,或者他们一些救生的东西。有些地方是生命保障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像航天员之间,现在也是可以通话的?

【陈闽慷】:应该可以。

[主持人]:他们升空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陈闽慷】:还在交谈。

[主持人]:你猜他们现在会交谈什么?

【陈闽慷】:想抽烟吧。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