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国探索太空历程
2008年09月26日 17:34新华网 】 【打印

神舟飞天,没有止境的足迹

“我们人类是唯一的吗……人类也可能搬家,搬到别的星球去。”说这句话的不是幻想家,也不是科学家,而是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时间是1970年冬天。

就在举国欢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时候,中国航天人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搞载人飞天。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然而,梦想被压抑太久了就会以加倍的力量迸发。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2天准确着陆。

关于“神舟”的来源,王永志回忆说,当时提出了包括“飞天”“神舟”等在内的4个名字,他和刘纪原、沈荣骏3人反复商量,认为用“神舟”较好。

神舟二号、三号、四号,无人飞船接连发射成功——中国人“摘星揽月”已进入倒计时。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轰然起飞。浩瀚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38岁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两年后的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开始了多人多天的太空生活……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成为现实。约一个月后,嫦娥一号从38万公里外的环月轨道成功传回第一张月面图片。

又是金秋。3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再度遨游太空,他们将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行太空行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指出,如果任务顺利完成,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的目标将是航天器交会对接和建造空间实验室……

长征、神舟、飞天……就像这些中国特色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样,在太空,谁也无法预测中国人的脚步将走多远。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徐壮志、李宣良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