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街头等活的农民零工 CFP供图
□晚报特派记者 张勇 冯兰蔺北京报道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原本高枕无忧的白领有的被裁员,有的担心被裁;大批农民工找不到工作被迫返乡,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困境中如何破解就业困局,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为就业难题开出“良方”。
重视网络创业
“最近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2008年淘宝网创造了57万个直接且充分就业岗位,也就是说2008年有57万人通过在网上开店实现了就业,这相当于上海市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数的总和。”发布这番言论的,是全国政协委员董胜波,他也是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坚定支持者。
“今年就业形势严峻,除了政府部门拓展岗位、自发寻找岗位外,能不能在网络上动点脑筋? ”董胜波调查发现,不少网上小店的创业者年龄基本集中在23—32岁。“相比实体店,网上开店成本低廉,门槛较低,手续也比较便利。 ”
在目前形势下,不少城市已不强制网络开店申办营业执照,对此利好消息,董胜波表示,大学生和被裁的白领应抓牢这个契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上海市委副主委张喆人建议关注潜力很大的网络创业,创新就业方式和途径,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由于个人网上开店门槛低、投入成本小,给许多大学生和待业在家、资金有限的人群提供了就业机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张喆人认为,政府也应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如实名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对网络创业进行规范,让它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打造新型农民
“现在大量农民工返乡,是否能鼓励其中一部分人成为掌握新农业技术的新式农民? ”民革中央在“出台《推进新型农民返乡创业就业若干意见》”的提案中建议。
“当前农村有三句话: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村民老龄化。”提案指出,目前农村剩余人口无法担当中坚和骨干重任,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工失业人口今年将达2000万,这未尝不是一个再发展的契机。 ”民革中央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在贵州农村调查发现,有一些年轻农民工回乡后,主动参与作物种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一批农民致富。 ”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类例子不在少数,科技兴农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针对目前可能出现的大量回流农民工,提案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推进新型农民返乡创业就业若干意见》,将这些农民的培养与吸引、适用与重用纳入我国人才强国战略。
设专业志愿者
在当前全球经济萧条和由高校扩招造成的毕业生人数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使“大学生毕业而不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应对,出台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一系列对策与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指出,在经济不景气的局面下,就全国而言,除应急性举措外,还应有较长期的机制创新。作为树立服务社会理想、磨练社会实践能力和以后择业的过渡,成为”专业志愿者“,并适当获取一定的生活津贴,不失为可取的方式。
严诚忠建议:大学毕业生自毕业时起,两年内可作为“专业志愿者”进入准就业状态。全社会的志愿者组织亦应针对“专业志愿者”设一整套组织、管理、派遣、配置和绩效评估机制,使社会人力资源开发运作形式有序、积极、规范化。
政府可安排“专业志愿者”从事政府项目工作,如支援对口扶贫地区、从事公益性社会工作、参与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等。今后在公务员招聘中“专业志愿者”的经历和绩效可作为重要选拔依据。
加强职业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沈志刚指出,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广泛,从就业市场来看,遭受打击最大的群体是2000万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以及计划出来打工的500万年轻的农民。这部分人没有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缺乏一技之长,创业能力较差。另外一个受到影响的人群是高校毕业生,多数高校毕业生甚至一些技术类专科学校的学生,希望在城市里寻找白领岗位,但企业需要的大多还是应用性、技术性人才,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职业培训,就业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岗位要求。
沈志刚建议,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技术型应用性人才。
作者:
张勇 冯兰蔺北京
编辑:
郭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