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专家称我国货币政策应跟紧美国 警惕热钱被抽走
2010年02月03日 02:10经济参考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跟紧美国

从当前各国情况来看,包括以色列、挪威、澳大利亚、印度、越南等国的加息对我国的影响不会太大。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还是应该更加关注和回应欧美的行动。

鉴于人民币主要盯住美元、美国利率政策的巨大全球影响力以及欧美在加息时机上存在的博弈,建议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应跟紧美国,利率政策应尽量保持和美国利率浮动的同步性,从而保持我国和美国利差的稳定性。

因为一旦美元加息,而我国没有跟上,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利差缩小,大量聚集在我国的国际热钱将在短时间内流向美国,我国金融市场在大量热钱被抽走的情况下,将难免出现激烈动荡。

但如果中国先于美国而进行加息,则将吸引更多的国际热钱滚滚而来,进一步推高股市和楼市,加剧资产价格泡沫。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会加大,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出口。

此外,如果我国短期内贸然加息,投资者在低利率驱动下购买的大量风险资产,就会因为利率上升导致的融资成本上升而被大量抛售,进而导致各种风险资产价格急剧下滑,影响资本市场稳定。

同时,我国应加强和市场的沟通、提高利率政策的透明度,在加息之前提前释放加息信号,由此减缓市场对加息的反应。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实上,我国货币政策同样面临着“保增长”与“防通胀”的两难抉择。近一年来,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喜人的增长形势,主要是得益于在政策刺激下强劲的国内投资和需求拉动,但国内投资和需求是否能够平稳可持续发展值得关注。与此同时,虽然目前我国的通胀风险依然处于可控范围内,但随着各种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不断走高,我国的通胀预期也在不断加强。

特别是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各种生活必需品物价开始明显上升,大大提高了市场通胀预期。这更加要求我国的利率政策在跟紧美国的同时,还应更加盯住通货膨胀率。

因此,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但鉴于市场流动性过剩、海外热钱涌入和通胀抬头的压力,我国也应为下一步退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所准备。

我们建议,在货币政策跟紧美国的前提下,在继续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我国也应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逐步回收市场流动性,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鉴于目前依然有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投机股市、楼市等各种资产,应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的执行力度,控制银行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方向。同时,加强对国际热钱的监控,防止国际热钱大进大出,造成我国资本市场激烈动荡。

●各经济体在制定“退出”策略时,正陷入“保复苏”与“防通胀”的两难抉择:政策一旦退出,经济复苏“嫩芽”可能就此夭折,甚至导致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继续延续,除非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否则政策效果会逐步减弱,而且负面效果会逐步积累,新的经济泡沫化风险将难以避免。

●国际热钱的大量存在,除了对各种资产价格泡沫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外,对我国经济增长毫无益处。因此,国际热钱的流出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我们应该谨防的是,国际热钱短期内大量流出我国,会造成我国各种资产价格急剧下滑,造成我国金融市场动荡。

●一旦美元加息,而我国没有跟上,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利差缩小,大量聚集在我国的国际热钱将在短时间内流向美国,我国金融市场在大量热钱被抽走的情况下,将难免出现激烈动荡。

新华社一项分析报告认为

2010年出口不宜高估仍应保持宽松环境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章建康、胡章俊在一项分析报告中认为,在金融危机使我国进出口出现了十几年来首次巨幅下滑、2009年出口下降16%的背景下,对今年出口反弹幅度不宜高估。

2009年12月出口出现了大幅度反弹说明了外部需求向好的因素,许多机构就此作出2010年出口将大幅度增长的判断。报告认为,对今年出口反弹幅度不宜高估。出口反弹主要是三大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外部需求的回暖,第二是保持出口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第三是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甚至略有贬值为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外部需求回暖仍具有不确定性,美日欧失业率仍然高居不下,三大市场消费者信心不稳,消费意愿低迷,国内出口新订单指数环比连续下滑,而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成为影响出口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在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的情况下,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和金额均创历史最高并呈现出国别扩散和措施叠加的势头。截至2009年11月,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3宗。涉案总金额高达120亿美元。此外,金融危机爆发后,多数国家纷纷采取本币贬值的方式实现本国经济平衡,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由于2009年盯住美元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了6 .1%,2010年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鉴于外部经济复苏情况依然徘徊不明,我们将2010年出口增长预期上调至前期预测(5%—10%)的顶部,即10%。2010年中国出口仍处于弱势反弹阶段。完全恢复到危机前的规模至少需要等到2011年。

根据WTO的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下降幅度可能超过10%,据此判断我国进出口总体下滑幅度与全球同步,但出口下滑幅度(16%)则超过全球水平。这与过去几年中国出口增幅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形成鲜明对照。此次全球性结构调整使我国受害更深。

调查显示,出口企业对目前的出口政策环境满意度较高,而进一步税费减免或优惠的成本和风险也可能加大。2010年支持出口工作的重点应是落实现有支持政策,真正发挥“保出口增长、促结构调整”的作用。就支持出口的汇率安排看,保持稳定甚至稍有贬值的人民币对中国来说当然有利,但现实中的政治压力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较大影响。

报告认为,从2010年宏观运行趋势看,人民币适度升值对控制通货膨胀甚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都是有利的。因此2010年人民币很可能出现明显升值。若出现3%的升值,尤其在三个月内出现这样的升值幅度,对出口企业的打击将非常大(通常出口企业从接受订单到收全款时间间隔在三个月之内,大型机械除外)。因此,若升值不可避免,则政府可在汇率变动时机上略加引导,保护出口企业利益。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培   编辑: 郑永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