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企业的网站上,相当数量关于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信息都占据了显要位置。华能集团目前正在上海建设年捕集1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领先之举,同时从企业总部、各子公司到基层电厂都配有环保相关部门,来执行国家环保要求。在报告中,绿色和平也积极承认了中国电企的成绩。
姜克隽表示,节能减排与提高能源效率是同一回事,都是国家目前政策引导的方向。《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规定的2010年非水电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应达到3%,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为15%。同时,相对于“十一五”中只针对硫排放量的规定,国家正在酝酿将减少碳排放量纳入“十二五”标准中。
李俊峰认为发展新能源,不应该也不可能一哄而上、操之过急。“法国、荷兰都在计划向中国征收碳税,这份报告很可能让中国在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处于被动,非正面的东西太多。真不知道他们出于什么样的用心。”
专家观点截然对立
中国能源结构现实确实是如此,然而转变却是大势所趋。
报告建议,政府对煤炭资源开征能源税和环境税,以完善煤炭的价格体系,从而促使电力企业更快地向清洁能源转型,并在过渡期尽可能高效地使用煤炭。这一主张,正是目前关于实现能源转型处于风口浪尖的议题。
不过,李俊峰认为这是一个应该极力回避的选择:“如果国家采取税收的话,那么将会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影响所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姜克隽却认为,这是促成中国电力企业向清洁能源靠拢的有效手段。据他透露,目前发改委与环保部的相关部门已经对其可行性完成了研究,进入了向政府及相关政策部门提议、呼吁的阶段。将来政府可能依照燃油税、能源税、碳税的路径逐步征税,同时也不乏将征收碳税的时间提前的可能性。
不过,姜克隽表示,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最终两税能否征收,目前无法下结论。
“电力企业除了降低硫排量外,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我国电企陆续进入世界500强,然而在国际上‘出风头’的机会却很少。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内的企业应该好好把握这次机会,扮演国际上的节能先锋。”姜克隽说。
杨爱伦表示:“中国环保模式在全球很受重视。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希望在中国找到有别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的一种模式,不再走以污染为代价、再回头彻底治理污染的道路。”(时代周报记者 韩洪刚)
作者:
韩洪刚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