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南京老城南改造争议4年未决 温家宝曾两度批示
2009年07月06日 04:12新京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除了对历史街区的重视,还多了些无奈。

他觉得,很多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有意无意把新建筑渗入文保单位的控制范围里。对此,作为文物保护主管单位,他们不得不下文制止,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比如,国家级文保单位甘熙宅第,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多次提出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6米,前后下发5次文件,最后建成的样子仍不符合规定。”

而在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邬震看来,哪些建筑应该得以保护?前提是有保护价值,其次,能够实施下来。

他强调,“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建筑返修后不具备保留价值”。

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文物保护与建筑的博弈,逐渐经历着“战斗-失败-再战斗-再失败-文物灭亡”的过程。

在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问题上,杨新华有一个体会:从事文物行政管理工作,(不同意拆除文物)就是不按领导的意思去做,得罪干部;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拆了文物,得罪了社会,昧了良心。

暂停

截至6月10日,南捕厅四期工程已完成拆迁50%,因总理批示,拆迁期限延迟

引发争议的老城南改造,暂时停了脚步。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6月5日抵达南京后,经过3天调查,做出了立即停止南捕厅甘熙故居周边民居拆迁改造工程的决定。

据当地媒体报道,南京市副市长陆冰在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后,指示相关部门暂停老城南改造工程,“老城南改造,既然大家争议这么大,那就放慢或者暂停。”

白下区拆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登宁介绍,截至6月10日,南捕厅四期工程已完成拆迁50%。因总理批示,拆迁期限延迟。

不过,建设方多位负责人透露,目前拆迁前的动员、协议谈判仍在进行。

6月10日,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公布,一直以老街著称的古城南京,没有一条街在名单之列。据此,有专家认为,这昭示着南京在旧城改造上已开始付出代价。

现在,杨新华还记得,自己6月24日在南京市委党校,给南京市管干部讲课时说的一段话:

据研究,在有历史街区的地区,如果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至2007年末,南京人均GDP是6157美元)之前,将是破坏文物最严重的时期。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人们又开始后悔,重新寻找城市记忆。

在他看来,“这是历史,也是全球很多国家已经经历的教训,中国为什么要重蹈覆辙,叫人痛心。”

- 南京旧城改造进程

1984年

南京市政府开始对旧城进行部分改造,重建了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修复了秦淮河两岸河厅河房。至90年代初,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河风光带(东五华里)建成,但因被指“假古董”而饱受争议。

1992年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南京市政府从城南保护街区中打通中山南路延伸线,老街区被接连拆除的序幕由此拉开。

1993年

为迎接“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中华路(南唐御街)两侧历史建筑全部拆除,为在五台山体育馆前拓宽道路,将市级文物永庆寺拆除。

1995年

城南金沙井、百花巷传统民居保护区被破坏,明代状元焦竑故居、明代大学士程国祥故居、清代方苞教忠祠、太平天国铜作坊建筑、民国总统府照壁等大批文物保护单位被拆毁。

2002年

提出“建新城,保老城”,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至此,据规划部门统计,90%的老城已被改造。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